“风里雨里,我在等你”
6月7日,第三批2500多名学生返校,是分批返校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批。
为了这次学生返校,机关组织了47位志愿者,是三次学生返校中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早上7点40分,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就来到东门北门开始了工作,8点不到,便陆续有学生到校。
与前两批学生返校时的高温酷热不同,6月7日这一天大雨,从上午8点多一直下到午后,其后又陆陆续续下个不停。
“风里雨里,我在等你”,这是“红马甲”们在书签上写的最多的一句话。书签是学工部门为这次学生返校精心准备的,老师们在书签上为学生写上一句心里话挂在雨棚的横杆上。
雨棚、雨衣、雨伞都挡不住大雨淋湿鞋子和衣衫。为了迎接学生,从引导入校到测温、验证、验码、消毒、机动各个岗位的“红马甲”们在雨中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抱怨,没有一人停止服务,衣鞋湿了喝杯后勤部门准备的姜汤又回到工作岗位。各岗位志愿者在履行职责的同时还要不时提醒学生避开雨棚交接处落下的雨水。
“风里雨里,我在等你”,真实地反映了志愿者们大雨中的坚守,饱含着对学生的真挚情感。风雨中,志愿者的红马甲为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和热烈,温暖了人心。
“欢迎回来”
每一批学生返校,在消毒区常常有一个声音温柔地响起——“欢迎回来”。
“欢迎回来”,说一次、说几次容易,但对每一个来到工作区的同学都送上这样一声温柔,也许不是人人都能坚持做得到的。而林凤莲做到了。林凤莲是社区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每一批学生返校她都在消毒岗,对每一个来到消毒区的同学她都要温柔地送上一声“你好,欢迎回来”,再为行李消毒,然后立身等待下一个同学。这样的一声声问候为途中疲惫的学生带来亲切,也让周围的同事受到感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在学生返校现场,“欢迎回来”已不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语,更是化为各岗位“红马甲”们“搭把手、出份力”的实际行动。行李多的同学验证验码不便,志愿者立即上前拉上行李送到有关部门准备的“滴滴”,有的还要送到相关学院摊位,跑了不知多少个来回;为行李消毒的要找准消毒位置下腰喷洒,不知弯了多少次腰;测温验证验码的还要做好应急处置;有同志的双脚长时间在湿透的鞋子里泡得发胀,就用塑料袋套在脚上穿上鞋继续工作。
“欢迎回来”,一句很普通的问候,但志愿者们用平凡的语言书写着不平凡,以身体力行践行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还可以报名吗”
“6月7号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可以报名吗?我们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参加,还可不可以安排”。
这是研究生处的同志通过微信咨询志愿服务事宜。6月7日,程发良同志率研究生处的罗鸿斌、党曦、孙浩松、祁洁珍、宋雪晶、叶晓鸣等全体参加了服务活动。
其实,在几次招募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除了前次报道提到名字的一些同志外,还有吕卫东、张敏、朱杰、祝慧、游伟、何洁、刘国阳、陈健明、王达福、罗群、邓思波、黄健钊、丁柏浪等同志参加了第三批学生返校的服务工作。而在学工口,每一次的学生返校,黄金和、卫红权、劳丹、贺松健、苏亚玲、林才广、吴猷、翁炎泉、徐斌、杜三武、杨帆、范辉帆等从领导到科室、中心的全部同事们都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始终奋战在一线,为学生服务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成为日常。
机关志愿服务还引起图书馆总支的关注。该总支书记刘英华、副馆长黎军主动和机关党委联系,表示要报名和机关的同志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刘英华、黎军、黎小艳、李亚玲、莫群兴、颜敏、高单飞等7位图书馆同志先后参加了5月23日、6月7日的学生返校服务工作,让机关的同志非常感动。
“X号岗已到位”
“1号岗已到位”、“2号岗已到位”、“3号岗已到位”……
这样的信息每天8:15、13:45都会在机关志愿服务群里出现。分布在校园8个网格点的志愿者每天上下午通过微信群报告到位情况已成常态。
在网格点,“红马甲”们已坚持值守了16天。西门、北门、教学大楼、行政楼等是人员进出较为频繁的网格点,“红马甲”们除了督促师生戴口罩、提醒安全有序活动外,还为经过网格点的人员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前几天风大雨大,有的网格点附近标识牌倒下,志愿者自己动手清理扶正,甚至修复被风雨刮坏的文字标识。
“X号岗已到位”在机关志愿者这里已不仅仅是微信群里一句简单的情况报告,其蕴含的正是“红马甲”们的职责与担当。
自4月中旬以来,截至6月12日,机关“红马甲”们已有390人次参加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数1440个小时。
“红马甲”们的服务还在继续。6月13日和14日的专插本考试将在松山湖校区举行,机关组织动员了近百名同志在南门、东门、北门为考生进校提供服务,其中校办就有十几位。“百人团”中很多同志都是多次参加志愿服务的“老革命”,图书馆也有3位同志主动加入进来。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服务好2800多名来自四面八方的专插本考生,这将是一场大考,也凸显了“红马甲”们工作的重要性和非常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