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是机关志愿者的鲜明标识。面对疫情大考,机关“红马甲”们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善心善行诠释志愿服务精神,而其背后也还有让人感动的故事。
发乎于心的真诚参与
面对疫情,机关党委比较早地考虑过组建志愿者队伍。据机关党委负责人介绍,2月中下旬,机关党委就谋划招募志愿者,为疫情防控做点事,可那时许多机关同事还不能返校,招募工作暂时搁了下来。后来学校决定学生分批返校,实施网格化管理,需要人手,这与组建机关志愿者队伍的构想不谋而合。
4月14日机关党委发出招募通知,鉴于机关岗位事务繁忙的实际,这次希望能招募到30—50名志愿者。通知发出当天就有44位同志在工作群里接龙,报名十分踊跃,15日即达到53人。随后,在第一批学生返校、网格化管理、教职工核酸检测和四次疫情防控演练的志愿服务中,这53位志愿者都根据需要积极参加。
第二批近2000名学生返校前,学校将松山湖校区东门、北门返校点的引导学生洗手换口罩入校、测温、验证、验码、消毒、机动帮助搬运行李等6个点位的服务任务交给机关志愿者,并要求继续同步承担8个网格点的服务任务。这样一来,53位志愿者已明显不足。5月21日,机关党委再次紧急招募,当天很快有33位同志在线报名。后来又有2位同志加入。目前,机关志愿者已有88人,另外还有一些机关党员、教工也实际参与了一些服务工作。
88位志愿者分布在机关各个部门,他们中有党员、有入党积极分子、有一线教工、有中层干部。其中党员71人,占机关在岗党员近40%;中层16人,占机关中层领导干部约33%。“红马甲”们以发自内心的真诚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来自教师工作部的康美妮是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原本安排在网格点,当返校点需要人手时,毫不犹豫报名参加。报名参加网格点和返校点服务的同志还有刘叙、赵政阳、张耀金 、黄佳雷 、褚真、马妮、卢占锐、张颂平等等。
国际学院的郝丽霞、孙莉明、杨慧茹从莞城校区赶过来参加服务;资产处的王海珍是一线教工,没来得及报名,但在第二批学生返校当天悄悄来到北门,穿上红马甲,投入到服务中;宣传部的张友炳错过2次招募时间,但他多次表示要参加后续的志愿服务,要成为红马甲中的一员。
来自网信办的齐奥这样袒露参加志愿服务的心声:“时刻准备着,有需要随时告知,个人没有任何要求”。这样的心声也是所有机关志愿者的心声。
外化于行的热忱服务
“同学你好,欢迎返校”
“请换口罩”
“请扫码”
“你的行李不少,我来帮忙”
……
在学生进校的松山湖校区东门、北门,身着红马甲的机关志愿者们热情欢迎、嘘寒问暖的声音不时响起,温暖着返校学生。
5月17日和23日,是第一批、第二批学生集中返校的日子。机关志愿者们早上8点就开始在各自点位上不停地忙碌着,引导学生洗手换口罩入校,逐个进行测温、验证、验码、消毒,帮助搬运行李。这样的服务要持续到晚上8点,时间长、强度大,工作十分辛苦。但无论在哪个服务岗位上,“红马甲”们都把发乎内心的真诚化为热忱服务的实际行动,无怨无悔。
在每一批学生返校的服务中,“红马甲”们就在点位上简单吃个盒饭,做到岗不离人,人不离岗。在每一批学生返校的服务中,都有林才广、徐斌、关泰山、张德成、李春志、范爱国、刘勉、林筱翼、陈紫意、周婉虹、杨子慧、张艳开、黄静姗、林凤莲等同志从早到晚坚持奋战的身影。
消毒是个技术活。在消毒区,邹胜美、肖莉、李惠萍、何岸、陈建龙等同志非常细心地为行李消毒,还要防止消毒液洒到鞋和衣服上。为减轻学生行李多的负担,教评中心的曾华等不少同志主动上前,帮助搬运,难以数清有多少个来回。在学生返校中还有王浩良、师娜、龙凤兰、姚焕桃、张德兴、李莹、方月婵、谭润孙、李晓泉、杨俊文、陈少琼、叶嘉文等,他们在各自的点位上为返校学生提供热忱周到的服务。
在网格点,“红马甲”们已坚持值守了11天。机关党委建立提醒机制、调度机制,每天坚持网格点服务提醒,对个别因为岗位工作需要调整安排的及时调度。“红马甲”们按时到达点位值守,督促师生戴口罩、提醒安全有序活动等。在8个网格点,彭晓波、胡钦华、邹琼、何献青、王博、陈宝华、王谦、曾鹏举、叶妙娴、刘远飞、黄颖杏、莫韵君、刘盾、陈彦臻、刘超、苏志刚、贾茹、叶燕琪、罗淑娴、邓维伟、萧倩娴、黄睿、蔡耀蔚、周海鹏、杨瑾、敖荣祥等等同志轮流当值、风雨无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近日,来自组织部的张钢在北门网格点当值时主动为学生外出体检提供帮助、帮助搬运行李等,来回忙碌,受到学生和值班校卫队员的称赞。
截至5月29日,机关“红马甲”们已有超过300人次参加了学生返校和网格化管理、演练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数1100多个小时。
6月7日,学校将迎来第三批返校学生,网格化管理仍将继续,机关“红马甲”们行动不止,而且还将有一些这里没有提到名字的“红马甲”们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以善心善行和责任担当真诚地服务师生。
润物无声的育人效应
开展志愿服务,既是学校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机关落实学校三全育人工作部署,引导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真诚服务师生,打造“育人先锋”品牌的重要举措。
去年,机关党委申报创建“育人先锋”品牌,当时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机关支部联系学生社区、机关中层干部联系学生,即“双联育人”。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机关的服务实践活动很有必要拓展、延伸。在疫情防控中开展面向师生的志愿服务是有着非常意义的活动载体。放在“三全育人”体系中,机关志愿者是全员育人中的一员,志愿服务是全方位育人中的一个点位、是全过程育人中的一个环节。机关开展志愿活动对于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而言,将会产生溢出效应,在一定意义上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对此,机关党委近日和计算机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周如川老师一起做了些初步调研。调研反馈,机关志愿者在学生返校中的服务起到了育人效果。志愿者们井然有序地开展测温、消毒等,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命教育实践课。志愿者们悉心问候、热情帮助、身体力行,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善良、奉献与大爱,在课堂和课程之外为学生树立真诚服务他人的榜样,为即将离校的毕业生播撒下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种子,也为学生带来许多疫情背景下的心理安慰,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毕业焦虑和安全顾虑。
比如,计算机学院梁同学说,毕业生回到久违的校园的时候,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虽然机关的老师在大学四年中和学生互动不多,但这份诚意让毕业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怀。文传学院王同学也说,机关党员、教工为两批返校学生提供了周全的志愿服务,在引导入校、测量体温、卫生消毒、行李搬运等方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对毕业生有言传身教的影响。
当然,机关志愿服务要能更好地发挥育人效应,还有许多有待深化、延伸、拓展与坚持的。比如除了为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外,还可以发挥志愿者专业知识或结合志愿者不同工作岗位职能职责给予学生人生指引等,拓展“服务的宽度”。这样的服务与引导,学生们或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