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春首场新闻发布会”,人工智能成焦点!
2月6日,在全省全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之际,东莞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2025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通过构建“1+1+N”算力供给体系、扩大高质量工业数据集供给、推进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创新应用、部署规模化工业边端智算网络、拓展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强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能级、布局人工智能重大发展平台、引育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培育人工智能领域耐心资本、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等10大举措,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梳理政策全文可知,东莞将在“AI+智能制造”“AI+智能终端”两大关键领域重点发力,增强“东莞制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智能产品开发,聚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在发展目标上,东莞力争到2027年可调度使用智能算力规模10000P以上,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000亿元,加快打造国家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和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应用创新高地,更好支撑东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制造强市。
强化智能算力供给,为企业提供“算力+算法+数据”一站式服务
根据《若干措施》,东莞将构建“1+1+N”算力供给体系。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统筹调度市内外N个智算资源。
东莞将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支持滨海湾新区、水乡经济区建设公共智算中心,提升“算力+算法+数据”一站式服务能力。
在资金支持上,东莞将设立最高5000万元算力券,对制造企业、软信企业、高校院所等通过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平台租用市内外智算资源的,按不超过实际服务额50%给予每年最高100万元资助。探索设立智算中心能耗指标资源池,强化智算中心负荷需求核定和绿色能源供给,支持企业、运营商等新建、改建智算中心。
扩大工业数据集供给,加速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其质量和数量影响最终在实际场景中的表现。东莞将支持企业、运营商等开发场景驱动、技术兼容、标准互通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加快汇聚“8+8+4”重点产业链高价值工业数据,到2027年形成不少于30个行业级数据集和知识库,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不少于100件。
东莞将高标准打造东莞市数据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数据资产登记平台等,到2027年引进培育200家以上数据服务商等,为企业提供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企业数据要素“首评估、首入表、首开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级、省级工业数据要素标准,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最高30万元、10万元资助。
加快工业领域模型创新应用,以“大模型+小模型”协同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大模型又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大模型应用方面,东莞将为制造业企业打造“开箱即用”的模型服务。
根据《若干措施》,东莞将设立最高1500万元模型券,支持企业利用通过备案的大模型底座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推广,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支持企业、运营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基于模型即服务(MaaS)模式,建设工业垂直领域模型算法超市,为工业企业提供选模型、改模型、用模型等“开箱即用”服务。
政策明确,到2027年开发不少于3个制造业基础大模型、15个垂直领域大模型、200个“两高”(高精准度、高稳定性)工业小模型、工业APP或工业智能体。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联合体,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4000万元资助。
在部署规模化工业边端智算网络方面,东莞将优先支持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加快部署边端智算节点,全面提高“大模型+小模型”在智能制造场景的渗透率,支撑基础级智能工厂向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跃升。对投入部署边端智算节点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制造企业,按不超过投入额30%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到2027年建成不少于6000个节点的工业边端智算网络。
打造不少于100个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根据《若干措施》,在拓展AI+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方面,东莞将投入最高3亿元资金,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面向制造企业开展AI+示范应用场景模型开发,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行业级解决方案。
东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东莞哪些应用场景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东莞将围绕“8+8+4”重点产业链的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等环节以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仿真模拟、匹配研发、板材切割、精密加工、缺陷检测、参数优化、智能排产、预测性维护、智慧物流、智慧能源管理、工单/合同自动生成、消费分析等通用场景深度赋能。
根据政策,到2027年,东莞将打造不少于100个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引导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为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提供供应链支持,优先将场景创新成果在供应链体系内推广应用。每年遴选10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对纳入国家级、省级典型应用案例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构建“全身+全屋+全车+全厂”AI+软硬件产品矩阵
根据《若干措施》,东莞将强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能级,构建“全身+全屋+全车+全厂”AI+软硬件产品矩阵,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吸引国内AI+智能终端、AI+智能装备在莞首发、首秀、首展,对场地租赁、展台搭建、宣传推广等费用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东莞还将“真金白银”支持软信企业参与问答机器人、语音合成工具、图片视频生成工具等AI软件开发。推动基于鲲鹏、昇腾、麒麟、昆仑、海光等自主可控芯片的人工智能软硬件适配中心建设,培育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在招商引进和产业培育方面,东莞将精准制定人工智能产业招商图谱,瞄准AI手机、AI服务器、AI机器人、AI计算机、AI可穿戴设备、AI家居设备、AI教辅设备、AI虚拟现实设备、AI医疗康复设备、AI检测装备、AI潮玩等人工智能细分赛道引进一批优质企业落户东莞。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到2027年入库企业不少于300家。
在布局人工智能重大发展平台方面,东莞将创建国家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加快打造世界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高标准开发建设灵犀岛核心区,支持滨海湾新区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数据服务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新区。
《若干措施》明确,东莞将在松山湖科学城、水乡经济区以及产业基础扎实的镇街布局3—5个人工智能主题产业园,引导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在产业园区内集聚。
持续优化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
人才是第一资源。根据《若干措施》,东莞将面向全球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团队,支持人工智能泛行业应用领军人才(团队)带项目来莞转化,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引荐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对成功引荐引进的给予社会化引才资助。
此外,东莞还将建设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卓越工程师创新中心,鼓励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筹)等高校院所和企业共建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培育一批工业小模型、工业数据采集和标注等高技能人才。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到2027年培养、培训、评价人工智能领域技能人才不少于30000人次。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职称评审工作。
东莞还将培育人工智能领域耐心资本。统筹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深度参与国内人工智能企业股权投资或资产并购,到2027年推动15宗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产业项目落户东莞。在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东莞将每年发布智能移动终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建立人工智能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等有力举措,为人工智能应用推广营造鼓励创新、大胆试错、安全可控的制度环境。
记者:张华桥
原载于《东莞日报》2025年2月7日A03版
![](../../webvpn/LjE1OS4xNjguMTcxLjIwOS4yMTM=/LjE2NS4xNTEuMTY0LjIxMi4xNDQuMTQ4LjIwMC4yMTQuMjE3Ljk2LjE0OS4xNTEuMjE1LjE0My4xOTkuMTYy/_vsl/F957AF323C58C10D4CA5A8DB39E509E9/E4256B8D/474D0?vp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