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农历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加快建设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交流研讨,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在新的一年齐心协力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应如何为广东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势赋能?广东召开“新春第一会”后,广东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们纷纷谈思路、谋举措,聚焦发展所需、发挥高校所能,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图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决定性变量。
2025年,深度探索(DeepSeek)突破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成本制约,席卷全球AI圈,也让中国科技再次“火出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说,中山大学将深度打造多模态世界大模型,自主赋能各类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智能硬件终端,服务低空经济、医疗、工业制造等重要领域。此外,还将依托与华为共建的校企联合实验室,不断突破关键底层技术,面向未来无线网络重大需求联合开展基础性和结构性创新。
“作为广东首所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学校将坚持以应用为导向进行科研创新,助力解决产业真问题。”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校长马宏伟表示,学校将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瞄准东莞发展所需,以科技创新助力当地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
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高校也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断发力。
过去一年,暨南大学在“亿元级”科技经费资助上取得重要进展,共有31项成果和62项专利、专有技术实现转化。
“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入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基地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说,暨大计划重点瞄准生物医药、网络空间安全、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表示,广工将继续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与制造、绿色生物制造、纳米科技等关键领域的前沿导向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力争产生一批突破性成果,并加速转化。
![](/__local/0/4E/C1/88CA864D0AE7F4C55FD5223C223_73A8CB45_222B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