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东莞已下定决心要打造国际先进材料产业研发高地,未来在材料领域舞台广阔,我在此呼吁,今天参加广东材料发展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今后都能到东莞来创新创业,或者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11月16日上午,东莞市副市长刘炜在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学术会议中心,面对台下数百名材料领域专家学者,发出了一份特殊的邀请。

11月16日至17日,2019广东材料发展论坛在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举行,这也是该论坛创立12年来首次在广州以外的城市举办。实际上,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以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要研究平台落地,正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学者,以各种方式与东莞产生交集与互动。

在日益增强的硬件设施与智力资源推动下,东莞正加速形成材料产业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并向着建设成为国际先进材料产业研发高地的目标迈进。

AⅡ01-02版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陈启亮 刘远忠 韦基礼 见习记者 黄浩博 策划:黄少宏 统筹:陈启亮

论坛创办12年来首次在广州以外举行

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是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于2007年创办的学术会议品牌,在此之前已举办过六届,为材料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及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据主办方介绍,前六届论坛都在广州举行,今年落户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属于创办12年来首次。

本届论坛以“新材料科技创新与粤港澳协同发展”为主题,邀请到周克崧、成会明、毛新平、汪卫华等多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粤港澳三地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部分与材料行业相关的企业和厂商也到会参与,一窥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并寻求合作机会。据估计,当天实际到会人数约600人,大大超过预期人数。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部分参会院士和专家学者,还以主论坛会议、分论坛会议、墙报交流、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交流。从石墨烯薄膜,到2D/3D/4D打印纳米材料;从彩色电子纸到5G通讯关键材料……论坛报告涵盖范围之广、话题之新,令参会者直呼过瘾。

“材料研究有很多细分的领域,每个人专业不同,平时也很难有机会接触其他人的研究进展。通过这种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几十分钟时间就能对某个新领域形成直观的认识,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彭俊彪教授是开幕式当天主论坛报告的主持人,在场旁听成会明院士所做的石墨烯薄膜方面的报告后,他点赞道:“石墨烯是个热门话题,能听到权威专家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对于自身研究也很有启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是材料研究领域的大家,主要从事热喷涂、薄膜和激光等现代表面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此次与瞿金平院士共同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开幕式上,东莞市副市长刘炜所做的东莞情况介绍令他印象颇深。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东莞前三季度能保持7%以上的增长,非常难得。”他对记者表示,材料是所有工业发展的基础,东莞当前能抓住材料这个关键点进行布局,尤其是散裂中子源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要平台,为东莞发展材料产业打下了好的基础。

七场面向更加细分领域的分论坛会议的主题涵盖光电材料、高分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六大方向,相关细分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各自领域进行了更具针对性的交流分享。

记者注意到,分论坛中还特别设置了“科技与金融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这一主题,这也是七大分论坛中唯一以产业为主题的论坛。

“科技人才的创新成果,能否转化发展为产品、商品、企业并发展为新兴产业,离不开创投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支持和帮扶。”该分论坛召集人之一、中创集团董事长舒元表示,该场分论坛设置了主题演讲、融资路演、技术成果转让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发布等环节,既是科技与金融的对话平台,也是产学研转化的对接平台。

抢占新材料研发高地入场券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展厅内,墙上的这句标语醒目而响亮,同时也道出了材料对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制造业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更是密切而直接。作为制造业强市,东莞也已意识到材料的关键性、基础性影响,并将发展新材料作为未来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在《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中,就将新材料纳入重点发展的5大新兴领域。

该计划提出,要以先进材料为重点突破方向,努力将东莞建设成为国际先进材料产业的研发高地、先进材料产业化基地和产业集聚区。这也正是刘炜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向与会者阐明的东莞材料产业远景蓝图。

而支撑起东莞发展材料产业勃勃雄心的地基,正是坐落于东莞腹地巍峨山下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甚至未来另一大科学装置南方光源也有望落户于此。

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的散裂中子源,历经十余年规划建设,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作为探测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工具,被形象比喻为一台“超级显微镜”。

散裂中子源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已完成来自中科院、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上百项用户课题研究,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和工程材料等诸多重要领域。按照规划,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谱仪数量、拓展装置能力,并向更多用户开放。如今,散裂中子源已经成为代表东莞创新能力的一张名片。

选址于散裂中子源附近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总体规划1200亩,总经费预算约120亿元,首期计划投资经费50亿元。实验室理事长由王恩哥院士担任,汪卫华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大手笔建设大平台,使得东莞获得了一张抢占新材料研发高地的入场券。也正是在这些“梧桐树”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材料领域的“金凤凰”开始飞向东莞,寻找发挥才能抱负的空间。

创设材料学院 整合优势资源

研讨会的承办方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正是看准了东莞材料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以及毗邻大科学装置的显著优势,于去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加速在材料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本次活动也是新成立的材料学院举办的首个大规模、高规格的论坛。

“材料学院的成立不是偶然,学校从散裂中子源建设阶段就已经开始筹划。”李文芳是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副校长,也是东莞市引进的创新团队带头人,在材料加工工程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

“原来的设想没那么快成立的,但随着材料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大科学装置的落地,学校认为要紧抓时机,早建比晚建好。”李文芳说,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相关人员在参与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新材料产业广阔的研发空间和应用前景,再加上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工作的不断深化,东莞理工对学科、专业的建设也逐渐被快速推进,材料学与工程学院因此应运而生。

目前,依托材料学院,东莞理工还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了很多的交流互动、共建共享,从协同推进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到实验室开放共用,以及专业教授、高层次人才之间的互聘兼职,甚至合作承担某个项目做研发,逐步构建起全面合作关系。

“世界级的高端科研资源就在旁边,不发展材料学科就太可惜了!”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材料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润霞感叹道。去年她从辽宁南下东莞,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学院引进。

她表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8年,但是真正运作是在今年9月份。虽然成立时间不久,但学院建设进展迅速。目前已经开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在科研方面也有新能源材料、电池材料,高分子、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材料5大团队,目前已经引进了9位优秀博士;而在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已跟东莞宜安科技合作,联合申报实验室,开展镁合金医疗材料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等。

此外,学院还规划了几个主要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其中有一个就是材料中子研究,这个就是依托散裂中子源这个独一无二的资源进行的特色学科研究,计划在未来的5年把它打造成省内甚至国内的一流学科项目。

“对于东莞理工而言,重要的是与周边的大平台形成良好互动,进行项目共建、人才交流等,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来实现材料方面的原始创新、基础创新等,逐步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和水平。”谈到学院长期目标,李文芳认为,材料学院的建设发展内容和方向要深度结合东莞的产业需要,比如与传统模具制造、3C产品等,因为材料是制造产业的“关键支撑”,可以围绕这些产业进行新材料的基础研究和试验。

“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携手散裂中子源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把东莞打造成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高地。”李文芳说。

■观察

高水平科研交流活动加速落地

在松山湖偶遇顶级科学家成常态

“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会是意外。”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曾这样预言。

预言实现的速度远比人们想象中要更快。纵观松山湖过去数年的公开报道不难发现,各类高水平的科研交流活动在这里开始呈爆发式增长,像广东材料发展论坛这样的高水平活动纷纷首次落地东莞举行,让人们在松山湖周边偶遇相关领域顶级科学家已成常态。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已组织举办科技创新论坛近40期。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内地—香港地区前沿学科发展论坛于9月初在松山湖召开,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和中科院院士陈和生联合担任大会主席,吸引近40名境内外知名科学家参加。

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与材料科学”等主题,先后举办了3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论坛,邀请到赵忠贤、王恩哥、许宁生、顾秉林等20余位院士参加。

借助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高水平科研交流活动所形成的良好生态氛围,东莞逐步聚集起了一批材料研究领域不同层次和专业的优秀人才。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科研经历丰富,几十年间,他投身学海埋头做科研,哈佛大学、加州硅谷、中科院、北京大学都曾留下他工作的痕迹。如今,他来到东莞,希望以材料实验室为平台,探索出一套科技转移转化的有效模式。

在这个平台上,已经吸引包括18支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在内的数百名优秀人才。朱海生是材料实验室多孔陶瓷团队低氮燃烧器项目负责人,是团队中的技术骨干之一,今年已经57岁,30多年前他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去到北京,进入航天系统,专门从事燃烧方面的研究,技术功底深厚。临近退休的年纪来到东莞,他就是希望能将手中的成果尽快推向市场应用,为此他与同事跑遍大半个中国,去订购所需的设备,开展测试研究。

据统计,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自2017年挂牌以来,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已招引了“双聘”和全职人员共318人,其中8位两院院士、3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同样为东莞带来了一批长期扎根此地的科学家,很多专家与北京的家人分别,坚守在项目一线。

“当时团队来东莞时,大家对东莞的印象不深,但随着这些年东莞积极搭建平台、进行社会管理、引进项目、资金、人才等,城市面貌、政府职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副经理傅世年研究员就曾表示,散裂中子源给东莞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一大批的物理科学的前沿技术与高端人才。如今园区周边环境“不逊于硅谷”。

散裂中子源对外开放使用后,来自香港的黄明欣教授开始经常到访东莞,这次他又特意从香港赶来参加材料研讨会。“在科学研究领域,每当有重大科学装置投入使用,很快就会引起学界高端人才的关注,因为这一类资源是稀缺的。”黄明欣说。

“散裂中子源就相当于科学家的‘大玩具’。”黄明欣说,作为材料方面的研究人员,他对一些新材料的内部结构有着天然的好奇心,能够通过研究材料内部的中子结构从而制造新材料,这让他感到兴奋。

“每次我到东莞开展研究的时候,喜欢和一些高校学者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讨论。”黄明欣提到,去年以来,已经明显感觉到东莞正在材料科学方面聚集起一批优秀科学家。去年他指导的一名博士就选择了到东莞来工作,“今后我还会推荐更多学生到东jn江南体育作”。

记者:陈启亮 刘远忠 韦基礼

见习记者:黄浩博

原载于《南方日报》2019年11月19日第DC01版

原文链接

上一篇:【南方日报】瞄准先进制造发力 错位攻坚关键材料 政企各界共商东莞如何打造先进材料产业研发高地

下一篇:【东莞时报】jn江南体育邀请作家徐林生 分享新闻评论写作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