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10月9日,东莞举行了垃圾分类海报设计大赛颁奖活动,获奖者们现场领取了奖金和证书,其中两名一等奖获得者分别获得最高1500元奖金。部分获奖者还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和作品背后的故事,并呼吁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此次活动由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东莞市妇联联合南方都市报举办,前期共征集到598幅参赛作品。
共征集了598幅参赛作品
东莞正在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良好的城市环境是品质东莞的重要内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措施,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品质东莞建设、创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东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到2020年底,要确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为此,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东莞市妇联联合南方都市报开展了“垃圾分类海报设计大赛”,将创新思维与东莞正在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提升市民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垃圾分类意识。
7月3日,“垃圾分类海报设计大赛”发出征集通知。截至7月30日,主办方一共收到598幅作品,其中专业组134幅,非专业组464幅;而非专业组的很多作品都出自孩子们之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比赛征集的作品中,还有的是从甘肃和浙江寄来的。此外,广东省内其他城市的读者也踊跃参与,包括云浮、珠海、广州、深圳等。其中,来自珠海的参赛作品共有15幅。
8月9日,垃圾分类海报设计大赛评审活动举行。评委们经过一个上午的紧张评选,最终分别评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手绘版)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8名。其中,一等奖奖励现金1500元,二等奖奖励现金500元,三等奖奖励现金300元,优秀奖奖励现金100元。
获奖者呼吁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10月9日,东莞举行了垃圾分类海报设计大赛颁奖活动,获奖者们现场领取了奖金和证书。其中,非专业组二等奖获得者蔡祉桐较为引人注目。据了解,蔡祉桐是麻涌镇漳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也是年龄最小的获奖者。
活动现场,几名获奖者还分享了自己的获奖感言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其中,非专业组一等奖获得者徐晓敏的作品共有两幅:《垃圾分类小怪兽》和《薄冰上的北极熊》。
徐晓敏是东坑中心幼儿园的一名美术老师。“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学校发了通知,动员大家积极参加,其中一个班共有20多个小朋友也参加了。”徐晓敏说,没想到自己会获得一等奖,“很惊喜,很开心。”
谈及自己获奖作品的设计理念,徐晓敏称,《垃圾分类小怪兽》这张海报的设计初衷是,希望更多人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进行垃圾分类。“可回收的垃圾又可以做些什么?不可回收的垃圾无论是填埋或是焚烧,它都会污染环境,那我们能不能尽量少使用一些会产生不可回收垃圾的生活用品呢?比如说,孩子们的玩具尽量改成充电式的,减少使用电池;我们平时尽量少开车,多坐公交车或者骑单车出行。”
在工作中,徐晓敏有时会教孩子们把一些废弃的饮料瓶等,做成一个摆设,然后让孩子们在四周涂上一些颜色。“要让小朋友们知道,一些可回收的垃圾还有很多用处。”
而《薄冰上的北极熊》这张海报的灵感是来源于徐晓敏看到的一张照片:一只鸟儿的胃里全是干电池、塑料袋等垃圾,“看着很心酸”;还有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等新闻,让人心忧。“我希望能借着这次海报设计大赛,呼吁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垃圾分类
专业组一等奖获得者刘晓婷和二等奖获得者詹安童都来自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两人都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分别读大四和大三。
目前,刘晓婷在松山湖一家公司实习,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谈及参加此次活动的初衷,她表示,自己想让公众知道,海报设计也可以很接地气,让大家感同身受。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自己设计的海报,呼吁公众能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刘晓婷的获奖作品是《垃圾分类新时尚》。“当初上海实行垃圾分类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段子,身边的人看了都在笑、在调侃。可当垃圾分类真正来到我们身边时,很多人都笑不出来了,大家开始抱怨说垃圾分类很麻烦。”她说,既然我们制造了垃圾,自然就有义务去完成垃圾的分类。
刘晓婷的海报便从“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这一理念出发。“因为当下的年轻人大多喜欢追逐潮流,关注时下的流行色,所以海报利用了‘垃圾’的其中一种方言‘乐色’去呼应流行色的主题,以此吸引公众参与到垃圾分类之中,并倡导大家,要像关注流行色搭配一样,去关注不同类别的垃圾如何分类。”
詹安童的获奖作品是《失色的星球》。她说,自己在创作时,考虑到现在地球污染严重,便将色调设定成灰色,海报中间垃圾桶上绿色的“可回收物”标志是唯一有色彩的地方。“通过这种反衬来说明,环保可以把我们带回色彩斑斓的地方。”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詹安童也在努力践行垃圾分类。她说,自己家里放了好几个垃圾桶,放置在不同的地方。其中,装餐厨垃圾的垃圾桶放在厨房和阳台,还有一个专门装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比如纸皮、塑料瓶等,而一些废弃的电池等,则会专门拿一个袋子装好。
部分获奖者感言
专业组一等奖获得者刘晓婷(大四学生):
垃圾的处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既然参与了垃圾的制造,自然有义务去完成垃圾的分类。这也是我参与这个比赛的初衷,希望通过视觉上的设计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呼吁大家一起参与垃圾分类。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难并不代表做不到。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中考、高考、毕业、生活、成家、养家……跟这些难题比起来,垃圾分类又算得了什么?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吧,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让东莞成为更整洁美好的城市!
非专业组一等奖获得者徐晓敏(幼师):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对环保特别感兴趣。我认为很多垃圾的产生都是不必要的,很多被扔在垃圾桶里的所谓垃圾,其实都是宝贝,他们除了可以循环利用,也可以做成艺术品。
每次看到一些因为我们人类制造太多生活垃圾、工业垃圾而造成环境污染的新闻时,我的心里都很难受。所以,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希望能借着这次海报设计大赛,呼吁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非专业组二等奖获得者蔡祉桐(小学生):
从小,妈妈和老师们就教育我,要珍惜生活,爱护环境。所以当老师发出这个活动通知时,我就义不容辞地参加了。我在心里想:可以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一下垃圾分类。在创作时,我看见身边很多人,不管什么垃圾都扔到一个垃圾桶里。所以,我翻查学习资料,学习了很多垃圾分类常识。我想,要加强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首先要让大家懂得垃圾的正确分类。
我希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人人都从自己做起;也希望别人看到我的设计作品后,能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记者:田玲玲 刘庚怀 刘媚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10月11日D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