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制造业大市东莞要建创新型城市,面对广深的虹吸效应,如何做好聚才?镇街基层科技创新相对薄弱,面临产业低端、规模小而散等发展难题,如何破局?日前东莞建设创新型城市政策配套新闻发布会举行,除了对7项配套政策进行解读外,东莞市科技局针对上述问题一一回应。

2018年,东莞获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批准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继深圳、广州后省内新一批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地级市之一。东莞一直以制造业大市存在,如今有了创新型城市的加持。

2019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总体的思路、路径是系统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多层次的区域创新体系。东莞初步构建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1+1+N”的政策体系。其中《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是纲领性文件,《科技计划体系改革方案》是在科技计划设置上进行系统的重构。配套政策是对创新链条各个体系、环节支持措施的细化。

本次的7大配套政策就是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中科院服务网络计划、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强镇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等角度所出台的。从当前效果来看,推动效果也是显著,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实现突破,东莞与省科技厅联合设立了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粤莞联合基金,去年东莞牵头和参与的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的数量占了全省的31%。

“今年我们的重要抓手是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东莞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表示,首先就是加快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布局。联合中科院及发改部门共同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

科技创新氛围在东莞得到提升。他透露,今年下半年,在松山湖科学城举办粤港澳院士峰会、华为开发者大会、粤港澳科技论坛等高品质的交流活动,促进科技交流和项目合作。东莞正在支持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争创省级高新区。

聚焦

A

创新强镇

“镇域经济”亟须科技加持

“东莞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心在镇街基层,重要的创新载体建设也主要在镇街基层铺开”。肖铮勇表示。这是由东莞特殊的“市直管镇”行政架构所决定。

尽管东莞镇域经济发达,但是要迈上新的台阶,亟须科技加持,当前的现实是镇街面临基层科技创新相对薄弱、面临产业低端、规模小而散、科技含量低、人才匮乏等问题。

东莞市于2018年、2019年组织开展两批创新强镇建设项目工作,长安、石碣、常平、厚街、石排、南城、东城、塘厦、清溪、寮步10个镇街获立项支持。如何进一步强化创新强镇的效果,树立标杆作用?东莞提出创新强镇建设计划,出台印发《东莞市创新强镇建设实施办法》。

该办法提及引导镇街聚焦新兴产业方向,培育形成新技术、新产业集聚示范区,实现创新强镇建设期间新兴产业新增产值不少于5亿元,同时支持镇街利用“三旧改造”和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建设一批孵化器、加速器和科技园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持续提升。

B

人才引进

逾6600名科研人才常驻东莞

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卓庆表示,东莞最大优势是产业和科技。他认为,东莞在科技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全球第四台、全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建成运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对高端人才具有“磁吸”效应,吸引了以陈和生院士、王恩哥院士等为代表的顶级专家,也吸引了大批从海外归来,在某个领域颇有建树的学科领军人才。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大力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近五年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等近700人。

当前,依托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及新型研发机构,集聚超过6600名科研人才常驻东莞,依托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计划吸引了1418名研究生来莞实践,其中有超过40%的研究生选择留jn江南体育作。

尽管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定位及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东莞将整合现有的人才政策,按照全链条布局的思路,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包括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引人,打造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大湾区大学等高校,对人才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加强。

依靠优势产业引才。东莞产业配套完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特别是华为终端进驻和供应链的集聚重构,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产业链更为完善,这是东莞吸引人才的优势所在。

C

联手中科院

启动中科院STS计划-东莞专项

中科院是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东莞的创新发展一直以来得到了中科院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东莞也是中科院创新资源布局最集中、与中科院各院所合作最密切的地市之一。

“过去更多是产业上的合作,如今东莞发展进入新阶段,创新能级有着极大的提升,联手中科院也是时代和形势的需要”。卓庆表示。

今年东莞启动的中科院STS计划——东莞专项,是东莞市和中科院诸多合作中的一个专项,主要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支持东莞市企业与中科院下属各个院所进行协同创新,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的转化。

“目前已征集了我市企业在相关领域的50项技术需求”。卓庆表示,中科院各院所积极参与该项目,针对这些技术需求提出了90份项目建议书,预计首批项目的实施将推动东莞市企业与中科院所属单位联合攻克8-10项产业核心技术。

东莞与中科院合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在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松山湖科学城是东莞市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战略平台,是东莞着力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去年10月,东莞市主要领导率队拜访中科院,就深化院市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学城达成了共识,推动东莞市与中科院的合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与中科院就共建松山湖科学城已经形成了战略协议的文本,在疫情缓解之后将择机进行签署。

接下来,东莞将与中科院共同完善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学功能规划布局,在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以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论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合作,为东莞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

记者:梁锦弟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2020年7月10日DA04版

原文链接

上一篇:【南方日报】东莞毕业季 云上开新局

下一篇:【中国教育报】围绕城市创新建设新型理工科大学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