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高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按下“加速键”,推出了新一轮的“冲补强”计划,《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正式发布,全省21地市实现高校全覆盖……
关键词:政策引领
持续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18年,广东实施了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旨在着力解决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年来,广东各高校的实力均有显著增长。今年8月,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广东共有14所高校进入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上榜高校总数全国第三。
在前一轮“冲补强”的基础上,2021年,广东推出了新一轮的“冲补强”计划。在本轮“冲补强”建设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成功升格为重点建设高校;原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的广东医科大学、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同时,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增为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特色高校提升计划中,新增深圳技术大学、广东开放大学。至此,本轮“冲补强”重点建设高校共13所、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共13所、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共8所、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共13所,合计47所。
11月1日,《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十四五”期间,广东高等教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毛入学率提高到60%。《规划》提出,到2022年,广东力争新增一两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规划》还提出,深入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校振兴计划和特色高校提升计划,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关键词:全覆盖
广东实现21地市本科高校全覆盖
今年,广东省统筹推进新建11所高校(校区),实现本科高校在全省21个地市全覆盖,补齐粤东西北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9月12日正式迎来首届新生,填补了汕尾市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空白。该校区一期布局建设职业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商学院等相关教学科研机构。未来,华师和汕尾市将依托汕尾校区进行深入合作,整体提升汕尾和粤东地区师资队伍水平,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无独有偶,揭阳市第一所本科高校——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也于同日迎来“小萌新”。作为广工的组成部分,揭阳校区与广工高水平大学办学定位保持一致,并瞄准广东省先进材料、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集群,致力于新工科建设和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培育。
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也于同月迎新,让当地学生实现就地读大学。广金把最有优势、最前沿的学科——9个二级学院、37个专业安排在清远校区。同时,清远校区采用“2+2”的办学模式,即大一、大二学生在清远校区学习,大三、大四在广州本部学习。广海大阳江校区2021年已同步启动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学位层次的招生,首年开设7个本科专业,有3个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关键词:体教融合
高校健儿闪耀奥运创佳绩
今年,华工、暨大、华师、深大等高校的运动健儿“组团”亮相东京奥运会,他们在赛场上一次次实现突破、获得佳绩。来自暨南大学的谢思埸获男子单人3米跳板、男子双人3米跳板“双冠军”;深圳大学的杨浚瑄和汤慕涵携手打破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世界纪录并夺冠;深大乒乓球俱乐部队员陈梦、孙颖莎包揽乒乓球女单冠亚军,两人同时斩获女乒团体冠军……
备受关注的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83秒刷新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
这批奥运健儿大显身手的背后,是各高校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的尝试。如深大通过组建管理和科研团队为运动员提供体能训练等全方位服务,华师制定一系列“高水平运动员实验项目”提升运动员理论水平,华工对运动员班实行制度化与个性化管理培养。
奥运后,苏炳添也在用自己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体教融合。11月,“苏神”在暨大的运动场开设一节别开生面的体育分享体验课,他向在场的100名学生发出“‘9秒83’你能跑多远”的挑战,将自身经历与教学结合,让学生对短跑运动有基本概念。
关键词:科研成果
新增院士7人,科研成果迎来“丰收季”
今年,广东高校在科研方面的突破喜人。1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其中,广东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外籍院士1人),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夏克青、华南理工大学的马於光,外籍院士是南方科技大学的杰曼诺夫;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外籍院士2人),分别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饶宏和南方医科大学的高天明,2名外籍院士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罗智泉、阿尔伯塔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徐政和。
11月,我国排水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顺利入泊母港,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我国海洋科考“国之重器”的新成员。
今年,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迎来特别“丰收季”,去年12月随嫦娥五号“奔月”的“太空稻种”历经半年多的培育后正式收割。这批“天稻”的后代将在实验室里开始育秧,未来几年,它们会在广东的土地上继续世代繁衍,纯化优良性状,有望成为100%中国原创的水稻新品种。
记者:陈亮 孙唯
原载于《羊城晚报》2021年12月31日T06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