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广东“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活动结果正式揭晓,来自各个行业和领域的60名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其中我院党委委员、传媒教工支部杨金山老师入选崇德守信类别荣誉称号。
“再苦再难能难得过金山?多跟他学学,啥困难都能克服了!”这是文传学院每次开会布置工作时,文传学院原党委书记靖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口中的学习榜样就是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文学与传媒学院传媒系教师杨金山。杨老师每次听到表扬都会脸红,总觉得自己只是尽到了本分,很多事情还做得不够好,经不得表扬。
2007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负责广播电视专业骨干课程《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剪辑艺术》、《纪录片研究与实践》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踏上工作岗位他自己心中有一个承诺:把工作做好!多年来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从整天泡实验室的单身专职教师到成了家依然跟学生打成一片的班主任,从教工党支部委员到教工支部书记、传媒系副主任、学院党总支纪检委员,从工会委员到工会副主席,工作越来越忙,事情越来越多,杨金山一不推诿,二不松懈,既不叫苦,也不叫累,踏踏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教师,杨金山一直坚持以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理论学习不止步,坚持先锋模范作表率。从小父母的教导让他明白:只有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以身作则,士先垂范,才能更好团结带领大家一起做事,把事做好。杨金山老师来自粤东地区的一个偏僻山村,父母都是农民,父亲性格严谨,为人正派,处事公道,热心公益,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村里威望很高,九十年代初期就带领村民给全村通上了自来水,实现了村道硬底化。母亲性格温婉,待人和煦,与人为善。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从小严格要求儿女们要尊敬长辈,关爱亲人,勤劳俭朴,热爱学习。1999年五十来岁的父亲因病去世,杨金山谨守父亲遗嘱,传承家风,刻苦学习,2000年成为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尔后成为村里第一个研究生。
作为专职教师,杨金山对待学生尽心尽力,甘为人梯,他明白高校是用来培养学生成才的。因此,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在课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素质发展,指导学生开展微电影、专题片、纪录片等作品创作,成果显著,指导作品屡获大奖。
2008年指导作品《爱,因为在心中》获得中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二等奖;2013年指导作品《沉渔》获得西宁FIRST青年影展大学生电影竞赛单元最佳纪录片;2015年指导作品纪录片《渐冻人生》获首届全国公益视频大赛二等奖。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指导学生作品纪录片《英魂铸远征》获得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选入围奖,进入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复评,受邀到港澳展映。2016年反映事实孤儿的纪录片《暗角》入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复评,并在“凤凰视频”展播。2018年监制指导作品《5639次列车》荣获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第五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奖——“优秀国际传播‘读懂中国’纪录片”;2019年,联合指导作品纪录片《我还在-细菌战后的溃烂人生》再次入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第六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终评并获得优秀纪录长片提名。
杨金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成长成才,为党和国家新闻事业培养人才,他多次组织开展暑期新闻采写实践训练夏令营,带领传媒系师生走进西南山区基层,深入人民群众,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农村经济建设,关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落实,取得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双丰收的显著效果。
关心学生专业成长的同时,也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借助自学的心理学知识,在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中的小组讨论中,杨金山多次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迅速协同辅导员一起解决相关问题,成为学工线同事信赖的好伙伴,学生们口中亲切的金山爸爸。
学生们口中的金山爸爸,也是女儿心中的好爸爸。2014年,女儿要上幼儿园了,妻子在广州上班,杨金山担心她照顾女儿太辛苦,于是便把女儿接到身边,独自带着女儿,每天早晚接送,早餐晚饭,陪女儿读书画画唱歌跳舞做作业讲故事,待女儿睡下了才开始备课、批改作业。数年如一日,工作生活忙碌而充实,杨金山不觉得累,因为心中有一个承诺:关心爱护好家人。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是初心,更是承诺!知行合一,立德树人,这是职责,更是践行。多年来,杨金山一腔心血倾注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上,甘为人梯,成为学生最熟悉、最信赖的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即使毕业多年依然印象深刻。在2009届学生毕业十周年的聚会上,毕业生们在发言中纷纷回忆起杨老师十多年前指导作品创作的种种细节。2019年学校毕业典礼上,杨金山老师被学生们现场推选为教师代表寄语毕业生,他说:抬头看路,低头做事,有利大局,不计得失。是言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