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4时30分,在学院大礼堂,随着配有时间提示的文字和一张张珍贵照片的展示,杨振宁博士以《我的生平》为题与我院师生一道分享他的人生风采。
杨振宁博士年届86岁,头发已经发白,但他的气色相当不错,一点也不像80多岁的老人。杨振宁博士的演讲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富于哲理,对当年的人与事,记忆犹新,侃侃而谈。整个演讲过程处处渗透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并不时用各种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杨振宁博士的童年到青少年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不安之时,小小年纪的杨振宁辗转于中国不同的地方,但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16岁那年,他考上了西南联大,在那里,他遇到了对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两位恩师吴大猷和王竹溪。吴大猷是他大四做学士论文时遇到的,他说:“我请他做我的导师,吴先生便给了我一篇英文文章——《群论与分子光谱学》。当年吴先生就把具有革命性的‘量子力学’带到中国,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我非常幸运,在大学还未毕业时就经他指点钻到这里头来,这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着手做硕士论文的时候,杨振宁遇到了物理学家王竹溪。他回忆道:王先生把我引到统计力学的领域,这也成为我后来自己研究的主要领域。
杨振宁还谈了在中国所学的物理学与美国所学物理学的不同之处和收获,以及在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历程。他说,在中国学习注重的是推演法,在美国学习注重的是归纳法,而近代科学精神是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这令他在科学研究中获得很大的益处。
演讲过程中,杨振宁博士将他当年写的几句话修改后赠送给在场的大学生:“千积耻,即当雪;中兴业,需人杰”。指出中国当今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来说既是机会也是责任,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
最后,杨振宁博士用了他自己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归根》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演讲结束后,杨振宁博士还接受了同学们的提问。同学们争相举手希望能够与科学大师对话的机会,杨振宁都认真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演讲会现场,一位大三的同学说道:“在大学求学期间,能够亲眼目睹我们的名誉院长,我激动不已,感到自己十分的幸运。”
出席演讲会的有学院党政领导周致纳、杨晓西、王江水、黄碧莲、安少华、邹晓平、戴炳源,香港协成行集团主席方润华,香港华贤有限公司主席、杨振宁胞弟杨振汉。演讲会由杨晓西院长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