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东莞市第一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会议上,表彰了一批下基层驻农村先进工作组和优秀驻村干部。我院派驻大朗镇屏山村的机电系党总支副书记杜应发同志被评为优秀驻村干部。
【相关链接】
在大朗镇屏山村的日子……
2004年底,作为全省“十百千万工程”的第一批驻村干部,我到东莞市贫困村——大朗镇屏山村工作,作为代表学院形象的驻村干部,我深感自豪,但更感到责任重大。
相对于我熟悉的高校工作而言,驻村工作是个新领域。虽然工作才短短半年,但我的体会很深,对从事基层党组织工作也有更深刻的思考。
在这半年里,市领导多次与我们召开座谈会,让我们交流驻村工作心得,反映基层心声,为我们鼓干劲、提点子。杨晓西院长、王江水副书记、杨振标部长等前往屏山村,以文化支持屏山村发展,带去了精彩纷呈的歌舞晚会。当地的居民动情地说,五十多年从未看过如此精彩的戏。他们希望学院领导多到屏山村,多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送科技下乡。作为驻村干部,对领导的关怀和期盼铭记于心,唯有一如既往,竭尽全力做好工作,才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和期望。
驻村工作,从零开始,要解决村里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唯有虚心学习,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市委的文件精神,学习村中的村规民约,向当地干部和老党员学习,向群众学习。通过学习,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作为驻村干部,其中重要一项是当好联络员,注重上级与社区沟通,两委干部与群众沟通,学院与社区沟通,对重大问题,多请示,多汇报,多商量。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多为基层出点子,多为群众排忧难。
踏实干事,反映实情是驻村干部履行职能的重要途径。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办起,是我驻村工作的主导,了解民意,听取民声,知百姓事,才能解百姓忧,我在工作过程中,时刻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衡量自己工作的得失。
驻村工作苦乐相伴,细细咀嚼,却回味无穷。当几经周折后,真正解决了居民的困难时,被居民邀请到家中做客时,得到居民的认同和褒奖时,我心中感到无比的宽慰和自豪。
——本文原载于《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报》第131期,2005年7月6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