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指导中心主任、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陈成文教授与其硕士生刘慧敏共同撰写的论文《从结构化理论看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发表在《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10期)被《新华文摘》(202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23年第2期)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该文认为,社会化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正确理解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的理论蕴含,是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的理论前提;要正确理解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的理论蕴含,就必须以社会学中层理论中的结构化理论为指导;从结构化理论来看,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强调国家力量和基层社会力量的合作、协同、互动,重视建构融规则与资源为一体的治理结构网络,体现着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蕴含着实践特性与结构性融为一体的基层治理理念;遵循结构化理论的基本要求,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社会化理念、建设“一核多元”的社会化组织体系、打造“五社联动”的社会化格局、构建灵活高效的社会化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黄彬研究员于2019年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的论文《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逻辑与路径》被《新华文摘》(2020年第11期)网刊全文转载,2021年发表在《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第5期)的论文《现代产业学院知识协同生产与课程开发探析》被《新华文摘》(2021年第15期)网刊全文转载。论文《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逻辑与路径》基于政校企行协多主体协同育人等理论视角,聚焦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存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阐释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的内涵、全面分析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逻辑理路、提出拓深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论文《现代产业学院知识协同生产与课程开发探析》基于知识生产视角分析现代产业学院组织创新的目的与功能,深入探讨现代产业学院知识协同生产的基本特征,划分现代产业学院课程开发的一般类型,研究提出现代产业学院课程开发的一般机理与实践逻辑。

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胡文龙与校党委副书记李忠红共同发表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的论文《国际典型工程人才关键能力研究》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5期)全文转载。文章指出,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新工科建设不仅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还要回答变革时代中“什么能力最有价值”这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收集国际代表性工程人才关键能力模型,分析各能力模型的内容要素、创建方法和结构特征,对创建中国化工程人才关键能力模型提出建议。

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学英教授依托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于2022年1月在《职教论坛》上刊发的论文《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功能与核心制度》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6期)全文转载。张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研究,关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优化路径,以及人力资本反贫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引领国内相关研究的前沿。

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春老师刊发的论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进研究》发表于《海派经济》(2021年第2期),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区域与城市经济》(2021年第12期)全文转载。《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进研究》从共生要素出发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机制和共生演化阶段,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分为创新共生萌芽阶段、互补共生创新阶段、局部一体化创新阶段和一体化创新阶段四个阶段,提出了科学定位、创新共生主体建设、创新共生渠道和互动机制建设等建设创新生态系统的对策。

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标志性论文是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关键。社科处根据学校工作部署,将全面加强有组织科研,聚合科研力量,强化多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我校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

(撰稿、一审:詹春燕;二审:刘晓蔚;三审:范洪波)

上一篇:我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综合绩效评价会顺利召开

下一篇: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实现多个“首次”突破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