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11月12—14日,广东省第三期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专题研修班在潮州市举办。来自全省各地市、县(市、区)教育局和高校的300多名负责人参加了研修活动。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方树生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开班仪式上,省教育厅指出,帮扶工作开展三年多以来,各地各校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帮扶工作,逐渐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帮扶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地各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分析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做好统筹规划,细化帮扶计划,注重帮扶项目的可持续性,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确保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推进;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大对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力度,突出帮扶工作的特色,彰显帮扶工作的亮点,持续巩固扩展帮扶成果,努力打造基础教育帮扶的广东经验和广东品牌。

本次研修班开展了专题讲座、帮扶论坛、工作坊、实地调研、工作成果展等系列活动,通过案例分享、研讨交流、亲身观察体验,帮助学员们提升帮扶工作水平和能力。学员们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学习先进单位的帮扶经验,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提升帮扶成效。

据了解,广东已举办了三期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专题研修班,分别在华南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和韩山师范学院举办。2025年是首轮结对帮扶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将在嘉应学院举办第四期研修班。

结对帮扶,让城市反哺农村

针对广东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推动珠三角地区支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开展对口帮扶,让城市反哺农村,是提高粤东粤西粤北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021年,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通过建立健全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机制,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跨市结对帮扶、高等学校与粤东粤西粤北市县建立新型结对帮扶关系、粤东粤西粤北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力争用三轮帮扶周期(每轮5年),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短板,增强粤东粤西粤北基础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比如,广州市分别与清远市、梅州市、湛江市成立基础教育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市对市、区对县、校对校”的方式,签署结对帮扶协议。“2023学年,广州市财政投入帮扶资金超6800万元,牵引社会帮扶资金1300余万元。”广州市教育局师资工作处四级调研员左志鹏介绍,“过去一年,广州安排467所学校结对帮扶,选派404名教师驻扎支教,接收来自三市的跟岗教师750名,超出了省下达的任务数量。”

中山市构建市级大中枢、镇街大后方、学校主阵地、个人主人翁的“两大两主”四级帮扶机制,实现棋谱共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在市级统筹下,中山市将23个镇街分成6个组团帮扶潮州市、惠州市6个县区,派出274名支教教师形成54个组团支教团队,选派120所学校结对,开展交流互访、团队互派、协同互动的结对帮扶。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一级主任科员陈松生表示,中山始终践行“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心中一团火、脑里一盘棋、身上一股劲的“三个一”模式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在帮扶过程中,中山积极策划“她力量”“新语心愿”“中山支教老师说”等系列报道,编发“我行我塑”特刊,主动构建帮扶专题网站,共发布各类帮扶新闻1100篇,取得眼中有光、肩上有责、手里有法、行动有效、宣传有力的“五有”帮扶工作成效。

依托优势,支援方送出“大礼包”

三年来,各支援方集成各项帮扶措施,建立集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教研员、专家、大学生等各类成员的支援团队,为受援方提供教学、教研、信息化、管理等支持,实现了全方位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依托师范专业优势,学校17个专业都和潮州中小学校结对开展帮扶。”韩山师范学院校长刘海春介绍,学校建立完善“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构建“教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粤东基础教育学科群”点、线、面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建立跨区域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共同体16个,教师专业发展学校130多所,开展各类教师培训项目150余个,培训教师近2万人。

截至2024年9月,嘉应学院与梅州市形成帮扶结对数量33个。通过开展教师全员轮训,举办校(园)长能力提升培训班、“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及入室成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等,提升梅州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我们还针对小学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组织实施9期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班,共培训教师430人,有效缓解了梅州中小学紧缺学科师资培养的困境。”嘉应学院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执行主任林爱芳说。

广东工业大学帮扶茂名市、揭阳市和汕头市潮阳区,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受援方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培训和学历提升等。学校把帮扶工作纳入二级单位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体系,还为受援方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礼包”。比如为受援地近500所中小学开通了账户,共享数字资源,教师可利用账号访问广工图书馆的中文数据库,随时使用图书和文献资源。

在教育帮扶过程中,师范院校发挥师范特色,非师范院校展示学科专业特长,实践探索了多元化本土化个性化的教育帮扶模式。

广东财经大学形成“帮扶协议为纲、年度计划为领、工作台账为目、联检互评为术”工作模式;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利用工科优势,打造“博士送课”帮扶模式;岭南师范学院协同湛江市人民政府、湛江市教育局,采取“1+1+8”帮扶模式;惠州学院构建“七个一”工作模式,即形成一份具体的工作计划、组建一支专家核心团队、撰写一份翔实的调研报告、开展一批师资培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一批工作成果、立项一批研究课题……通过这些创新模式,为帮扶工作增添了动力,促进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对于支援方的帮助,受援方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感激和回馈。比如,河源市龙川县等受援方每年都举行支教教师欢迎会和欢送会,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肇庆市广宁县十分关心深圳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安排单间住宿工作用房,并配套厨具、空调等系列生活设施,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安心工作。

选好赛道,从“输血”到“造血”

广州市花都区积极发挥区域跳绳优势,以受援地清远市阳山县大崀学校、连山壮族自治县福堂镇中心小学为示范点,推动当地学校与七星教育集团学校结对,多形式高频率交流互动。

全国道德模范、七星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赖宣治团队通过交流跟岗、送教送培等方式,助力当地跳绳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省级奖励20余项。在帮扶示范的引领下,2023年7月,清远市首届跳绳比赛在阳山县举办,以赛促学,带动清远地区更多学校主动参与学校跳绳品牌创建,有效增强了受援地学生健康体质。

“帮扶工作关键要找准定位,选好赛道。”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派驻清远市帮扶工作队队员李海丹介绍,支援队伍在精准把脉后,发挥山里孩子爱跑跳、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等本土优势,选择了受场地限制少的花样跳绳、非遗特色民俗等本土课程,以特色项目为支点,帮扶受援地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广清帮扶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帮扶工作越来越精准化,输血造血并重。”清远市清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邹燕清举例道,在广清帮扶下,清城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做实“爱种子”教改项目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展示推广;在科研合作方面也有不少联动,比如越秀区教师黄宁波带领清城区第二中学申报了2022年度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暨学生体质提升专项课题。

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副校长邓小林,退休前主动申请到韶关南雄支教。针对当地学校教研动力不足、氛围不够的问题,他以编写导学案为抓手,推动集体备课落地。“支教帮扶不能撒胡椒面,要常态化开展,让当地教师动起来。”他面向南雄300多名分管教学的中小学副校长,详细解读导学案怎么编、怎么用等问题,还策划组织了受援学校的教学开放日和教学比赛等活动。

“帮扶工作不是一阵风,而是要纳入常规,瞄准实效。”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谭宏杰也有同样感受,“我们不断强化揭阳教师参与教研联动的深度,让他们不再是教研联动的‘观看者’,而是成为‘表演者’。”

莞揭教研帮扶从2022年1月开始,东莞市镇两级教研机构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每年开展不少于5次学科全覆盖的区域教研联动、专题讲座、专题研训活动。截至2023年12月,东莞市学科教研员组织或直接参与的教研帮扶交流活动共87场次,揭阳参与教师累计超1.1万人次。

在广宁县,支教队每月至少一次到离镇中心小学20公里外的6个教学点送课,将先进理念和教学经验带到偏远学校,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广宁县教育局副局长肖有灼介绍,依托深圳市福田区和深圳技术大学的帮扶力量,广宁成立了7个名师工作室,吸收学员120人;全县还有75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加入福田区“三名”工作室,成为协同成员。

受援方“点单”,支援方“接单”

三年来,帮扶工作以“支援方之所能,受援方之所需”为原则,支援方深度融入受援方基础教育发展体系,找准受援方基础教育的短板和弱项,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帮扶举措,并通过制定帮扶计划、签署帮扶协议、建立定期的会商机制等,使融入式帮扶关系更加紧密。

“以前帮扶像走亲戚一样,现在更加精准。支援方通过深入调研,面对受援方的痛点、难点,聚焦短板、弱项,做成工作台账,让帮扶落地见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李荣说。

潮州市经过与帮扶单位深入交流协商,搭建了“4+7+17+70”的整体工作架构: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韩山师范学院、广州软件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整体帮扶潮州基础教育;中山派出3个组团和4所高校,与潮州各县区签订基础教育帮扶协议,建立帮扶合作关系;确定了17个帮扶项目,涵盖培养优秀校长、名优骨干教师,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等内容;中山与潮州还有70所结对学校,实施帮扶共建系列措施。

“我们和支援方常来常往。”潮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郑树旭说,“作为受援方,要主动、多沟通、重实际,在帮扶中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受援方有获得感,支援方有成就感,大家都有幸福感。”

龙川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巫标辉介绍,每学期,龙川都会向支援单位协商提交一份“精准需求单”,力争“龙川点单,支援单位接单”。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积极回应龙川所需,开展“订单式”帮扶。过去一年,新增学前教育结对帮扶,选派年轻教研员到宝安教科院跟岗研修,组织名师团队异地交流学习等。

“帮扶不是单向的,不是被动的,而是互帮互扶,双向奔赴。作为帮扶单位,我们也是受益者。”深圳市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肖红春表示,“我们从海丰、德庆、封开的校长教师身上,学习了他们的坚守和努力。同时,也促使我们策划更好的培训项目,提供更好的培训体验,实现经验流动、成果转化。”

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基础教育帮扶项目办公室副主任黄道鸣表示:“在教育帮扶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升,珠三角地区教师在帮扶中也提升了示范带学能力,增进了教育教学水平。帮扶项目实施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断缩小。”


上一篇:【知东莞】引领卓越,智创未来!第二届东莞市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交流大会举行

下一篇:【东莞时间网】大咖齐聚东莞,共探计算机学科专业建设及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