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吨月壤或可满足50人一天饮水!”近期,一则中国科学家团队关于嫦娥五号月壤的科研进展引发全球关注。这一有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度参与的重大成果,是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实力的生动体现。
今年7月,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迎来获批建设四周年。松山湖科学城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全力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领头羊。近一个多月来,松山湖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区域联动实质性推进、服务配套更加完善,在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体现出更大担当。
●撰文:陈启亮 刘慧茹 郑国豪 郑文怡 张莎
双科学城联动搭起新通道
这个暑假,一趟往返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之间的跨市公交假日专线成为了两地众多家庭周末出行的新选择。
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获批建设四周年之际,今年7月,深圳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达成《共同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学资源共建共享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通互联方面的联动进一步加强,汇聚起先行启动区建设最大合力。
根据两地达成的合作协议,未来双方还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科学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共同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推动科技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环巍峨山”科研圈和生活圈,共同打造一体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湖光”专线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两座科学城内建起了一座沟通桥梁,也是两地携手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实质性举措。
与此同时,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二期)建设也传来新进展,据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透露,该通道计划力争今年9月底前开工建设,而科学城通道(深圳段)当前项目正处于前期阶段,力争明年开工建设。
届时,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两座科学城即将实现“双向奔赴”——两地车程有望缩短至20分钟。
于双科学城的企业机构而言,两地“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愈显成色,多项政务服务业务“一窗通办”,办事更加畅通快捷;于双科学城的群众而言,湾区创新走廊各创新载体间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互动交流进一步深入,科研服务、生活配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相关配套条件有机会实现共通共享。
新建高校开学迎来新面孔
临近开学季,松山湖科学城迎来一批新面孔。
8月15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下称“港城大(东莞)”)首届本科新生入校报到。这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带着对大学的憧憬与对新生活的期待,携相关材料到报到处办理入学业务,领取定制“迎新礼包”,并在学校的迎新装置前与家人合影,留下这值得纪念的难忘瞬间。
港城大(东莞)是松山湖科学城“四梁八柱”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以来首个新建成的高水平大学。今年4月,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函,批准正式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据了解,港城大(东莞)首年招收本科生实现“开门红”,录取学生高考分数均达到或超过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双一流”高校录取线。
首年本科设立四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不仅引入了港城大优势学科,还结合了大湾区发展的迫切所需和东莞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战略。
东莞市大湾区高等研究院(下称“高研院”)也迎来了首批联培新生入学。高研院于2023年3月揭牌,是一所以研究生培养为起点的公立高水平科研教学机构,也是加速推动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的支撑实体。
高研院先后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累计联培研究生200余名。本次入校的联培新生中有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52名,于2023年入学,首年进入合作高校学习,今年开学后将分别进入高研院理学院、先进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质科学学院。
在8月22日的新生见面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湾区大学(筹)校长、高研院院长田刚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部分,大湾区大学建设将面向国家所需,致力于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新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支撑。
田刚勉励同学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要做到“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努力成为具备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具备家国情怀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松山湖大装置、大平台集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新生王彬介绍,目前自己已经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比较依赖于分子手段,而松山湖及周边大湾区内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我的研究非常切合,希望以后能在这里产出更多研究成果。”
重大科研成果达到新高度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东莞共131个项目入选,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其中,松山湖科学城“科创矩阵”表现不俗,包括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中国散裂中子源、大湾区大学(筹)在内,有5家单位入选超过10项。
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例,今年实验室在集中申请阶段共提交88项申请,凭借扎实的科研功底、前瞻性的项目布局,成功获得了9项面上项目和11项青年项目的立项资助,立项率高达28%,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也是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强力支撑。在本次评选中,筹建中的大湾区大学申请项目66项,获批立项资助16项,覆盖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较去年实现了倍增。
松山湖科学城“科创矩阵”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选中实现“集群突破”并非偶然。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加快建设,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于高水平创新成果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重要科研进展如雨后春笋般加速涌现。
在不久之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汪卫华院士团队借助原子制造及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的思想,利用现代激光快冷和古老的制备玻璃的助熔剂相结合工艺,成功将所有类型十多种单质金属,制备成为室温稳定的非晶态,解决了困扰学界的百年难题。
重大创新平台捷报频传,国家大科学装置也进展不断。8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召开。多物理谱仪是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也是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上建成的第一台合作谱仪。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多物理谱仪负责人殷雯介绍,多物理谱仪运行三年来,完成300多项用户实验,研究领域包含电池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合金材料、稀土与磁性材料等,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等领域提供了不同有序度的结构研究平台,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产业需求与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Nature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
8月2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医疗领域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BNCT也迎来新进展。当天,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市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研究中心正式动工,未来将成为国际前沿抗癌技术的重要基地,预计建设约300张研究病床,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新兴产业培育汇聚新动能
8月28日,华为运动健康在东莞松山湖举行发布会,正式推出核心技术品牌“玄玑感知系统”。据介绍,该系统以其准确、全面、快速、灵活、开放、延展的六大特性,带来全新的健康管理体验。
玄玑感知系统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科学研发支撑,其中就包括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松山湖管委会、华为、国体科研所、万科四方于2020年签订协议共建,是目前全国运动健康领域最大最综合的专业实验室。
目前,松山湖已形成独特的运动健康产业生态体系与竞争优势,聚集了华为终端、高驰运动、海瑞斯新材料、思强格尔体育科技、FILA(斐乐)等一批运动健康相关企业,以及见山跑步科学实验室、艾熙滑板运动研发中心等实验室,具备强大的产业集群“磁吸效应”。当前,松山湖南湖湾正打造一流的运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数字运动健康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
这是松山湖持续发力新经济、新赛道的一个缩影。
根据8月14日赛迪顾问发布的《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2024)》,松山湖高新区再次上榜,位列全国第50名。而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7月底公示的2024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名单来看,松山湖有9家企业获得省级单冠认定,位居全市第一。
近年来,松山湖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华为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超千亿产值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持续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业集群稳步起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多元融合、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形。
8月9日,东莞市2024年“投资年”现场推进会暨重大项目动工仪式在松山湖举行。作为动工仪式所在地,松山湖佰维存储晶圆级封测项目总投资达30.9亿元。佰维存储CEO何瀚表示,项目计划于2025年全面投产,将提供全方位的先进封装测试服务,助力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扩张与技术水平跃升。
低空经济作为时下最火热的新兴产业领域之一,也日益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我们的飞行器是自主研发的,也是市面上很少采用的倾转结构,电机的结构也是自主研发。”东莞翔际无人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锋介绍,企业自研的无人飞行器同时具备了大载重、长航时、5000米海拔高原垂直起降的优异性能,可同时携带多种有效载荷作业,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与翔际无人飞机类似的科技型企业,正在松山湖加速集聚,涵盖了无人机组装、任务负载与行业应用、安全智能避障与事故防护、综合服务、北斗网格、航空科普等领域,蓄力推动低空经济“起飞”。
生物医药产业也是松山湖重点发力方向之一。截至目前,松山湖生物医药领域企业超过500家,包括东阳光,三生制药、红珊瑚、菲鹏生物、普门生物、博迈医疗等一批重点企业。
7月中旬,松山湖科学智汇城正式开园,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3大产业板块集聚态势。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以科学智汇城为代表的新一批高品质载体空间落地建成,有望为东莞生物医药产业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在东莞发展成势。
优质服务注入发展新活力
8月27日,浙商银行东莞分行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合开展结对共建,成立松山湖首家“松山湖人才银行综合金融生态建设金融顾问工作室”,未来将通过金融顾问制度与人才银行的有机融合,为实验室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金融顾问服务,培育最适合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生态。
一段时间以来,松山湖瞄准科研与产业所需,完善服务配套,提升服务精度,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这个活动办得非常好,比如企业有什么诉求,能够快速地传递给相关的政府部门,他们会帮助我们积极解决企业发展问题。这种高效的沟通机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感到非常有信心。”东莞瑞森新谱声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经理刘宇杰参加松山湖“金牌服务园”主题活动后感叹道。
8月1日,松山湖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首期“金牌服务园”主题活动,走进东莞市工业数字大厦,围绕中小微数字化企业开展服务。针对软信企业提出加强资源对接等建议,企业服务专员逐条做好登记,后续将分派任务,落实解决。松山湖工业和信息化局于8月13日,又牵头举办了松山湖数字化转型供需交流会,很好地回应了企业所提诉求。
“目前,松山湖园区有近50个产业园,聚集了近万家中小微企业,如何做好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一直是松山湖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松山湖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松山湖各部门、各片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投资年”、园区“企业服务年”工作部署,围绕企业服务开展一系列活动——建立园区领导班子挂点服务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全覆盖“四上企业”,职能部门、片区党委提供服务联络窗口的多维度服务机制;提升“松山湖企管家”服务效率,实现企业诉求快速响应、一站式办理、闭环式服务;周二“企业家接待日”“松湖夜话”等成为园区企业服务品牌活动……松山湖加力赋能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和城市“双向奔赴”。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和高校需要不断解决问题、磨合条件,而科技咨询师就是在两者间充当一个桥梁的作用。”8月24日,广东省首期“科技咨询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松山湖科学城开展,全省近百名科技咨询行业从业者参与考试认定,以培养造就更多科技服务行业高技能人才。
参加首期认定的考生代表、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大学科技园经理麦少聪表示,科技咨询师的出现能够更好地对从业者进行定位,进而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
据悉,全省第一张科技咨询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将由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颁发。
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松山湖已经有更大谋划。8月20日召开的松山湖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提出,要以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地、科技创新引领地、科技和产业人才向往地、绿美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示范地、深化改革先行地等“五个地”为抓手,系统谋划松山湖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举措,为全市贡献更多“松山湖经验”。
记者:陈启亮 刘慧茹 郑国豪 郑文怡 张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