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金秋十月的黄江大地,一批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快马加鞭赶进度,全镇大干快上氛围浓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创新则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一批带动性明显、竞争力强的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相继落户黄江,为黄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截至2021年,黄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20家,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超50%。

当前,黄江正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未来五年,黄江将持续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力争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智能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成形,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

倍增企业重构产业版图

今年5月,东莞市倍增办发布2022年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名单,黄江镇18家企业入选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14家企业入选市协同倍增企业。

“倍增计划”是指东莞按照“选好选优、培优培强”的原则,选取一批存量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兼并重组、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资本运作等提升综合竞争力,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试点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倍增。“倍增计划”是东莞市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

自2017年以来,东莞强势推进“倍增计划”,选取一批试点企业,配置针对性扶持政策,加大政策精准扶持力度,支持企业通过增资扩产、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

5年来,“倍增试点”企业对黄江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日益明显。黄江的市、镇倍增企业,从2016年产值总额不到16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20亿元,增加值从38.8亿元,增长到83.8亿元,实现了规模的倍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一季度,黄江镇规上倍增计划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增速快于全镇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2%,两年平均增长27.9%。

从中可以看出,倍增企业对黄江经济有重要拉动作用,此次黄江32家企业入选2022年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协同倍增企业名单,也反映出黄江企业发展潜力十足。

作为市级“倍增计划”企业,东莞市科盛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莞科盛”)专注于高端智能橡胶成型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今年初,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迅速晋升为全民顶流,东莞科盛作为“冰墩墩”外壳制造设备供应商,也迎来订单开门红。

东莞市科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剑介绍,2017年入选黄江镇“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后,东莞科盛加大了研发投入,进一步引进高端科技人才,通过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基地、引进工程科技人才、组建专门外贸团队等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产品远销海内外,营业额也实现迅速增长,今年顺利进入市级“倍增计划”名单。

和东莞科盛一样,东莞市昶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昶通通讯”)也入选了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名单,还上榜2021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2009年,昶通通讯在黄江镇设厂,主要开发TV、monitor行业的创新型、高可靠性精密连接器,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获得了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被选为黄江镇“倍增计划”试点企业。

2017年,为了实现倍增目标,昶通通讯通过筹集资金、扩大生产、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市场等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营业收入迅速增长。在显示行业信号传输精密连接器方面,昶通通讯新产品成功打破了日本、韩国等企业近20年的垄断。

发展至今,该公司已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精密连接器、LED支架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通用照明、LED背光、电视机、液晶显示器、家用电器等相关领域。

企业成长成效显著,充分说明了“倍增计划”行之有效。从总体来看,黄江深入实施“倍增计划”,推行“1+6+N”黄江倍增样本以来,推动全镇倍增企业产值从2017年的17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50亿元,增长42%。

相信随着黄江镇市级倍增企业再次提质扩面,这批对黄江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企业,将把黄江更多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重要产业节点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打造成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示范标杆,发挥经济领头雁作用,推动黄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型产业园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在黄江各大产业园区里,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产业园区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和集聚中心,正进一步驱动黄江产业创新升级要素跨区域流动,助推区域科创与产业升级进程。

在莞深双科学城中轴线“新C位”上,一座绿色、活力、高科技的产业新城在黄江拔地而起,这就是天集·磁海产业园。

为全面承接“双科学城”的创新资源辐射,2021年黄江镇政府携手天集·磁海产业园,在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挂牌联合招商办公室,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产学研团队及其规模达10亿元的产业基金也正式落地黄江,助力黄江产业链升级。

作为2018—2022年广东省、东莞市两级重大项目,该产业园将重点引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业态,将在“双科学城”之间架起“鹊桥”,力争打通技术研发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全新赛道,打造东莞产业的源头创新高地、莞深深度融合示范样本、双科学城中试成果转化基地。

目前,东莞天集·磁海园区工程建设已经进入最后尾声,项目招商如火如荼,一批国家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纷纷签约落地。天集·磁海园区将继续完善园区运营和服务企业能力,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融合发展的样本。

新型产业园加快建设,传统产业园也在加快向新型产业园蝶变。距离天集·磁海产业园8公里的裕元工业园,占地面积达3360亩,宛若一个“城中城”。如今,这个传统的工业园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个全新的裕元将带给黄江更多想象。

每天,数以百万计的手机零配件在裕元工业园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日夜不停地流转、组装,这里的智能车间已成为黄江践行“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生动场景。

裕元工业园是黄江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工业园,见证了黄江十年产业发展的变迁。如今,园区内的员工数虽然锐减,但机器换人和腾笼换鸟的结果就是,园区年纳税额飙升了10倍之多。

为了提升裕元工业园的整体招商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2021年11月30日,黄江镇政府·裕元工业园联合招商办公室正式揭牌,政企双方联手,铺开约18万平方米的空置厂房和5万平方米的空置宿舍的招商工作,工业园发展迎来历史性蝶变。

该联合招商办承担园区闲置物业的统筹使用,对进入园区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环保等多方面的把关。自联合招商机制运行以来,园区已经盘活10万平方米的空置物业,引入了领益系增资项目,目前正在推进约18万平方米厂房和5万平方米宿舍的联合招商工作。

目前,裕元工业园凝聚了领益集团、灵狮小镇、精成科技、技嘉、金科伟业、新美洋等91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是黄江面积最大、配套最为成熟的工业园区,年税收超过5亿元,在打造深莞高度融合“黄江样本”等方面创造着重要价值。

未来,黄江将进一步盘活裕元工业园的闲置物业,通过“腾笼换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加快步行街等园区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园区亮点,为黄江实现新一轮腾飞提供高质量的承载空间。

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不久前,投资额22亿元、占地200亩的广东领益智能智造科技项目在东莞市黄江镇动工。受益于东莞新推出的重大项目“互联审批、围合供地”等改革,项目顺利实现了“摘牌即动工”。“落地速度非常快!”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晓青赞叹。

黄江身处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两座国家级科学城之间,在对接大湾区战略落地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今后五年,是黄江深度融入“双科学城”建设,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五年。

迈过关键一程,黄江正锲而不舍地招引大项目、培育新产业、拥抱新经济、谋求大跨越,以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主动对接“双科学城”,支持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黄江落地转化。

近年来,黄江镇持续优化创新环境,积极承接深圳创新资源,着力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科技企业培育等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创新驱动能效有效集聚,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22年,黄江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16家增加到220家,年均增长62.2%;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36.8%提高到50.99%;规上企业办科研机构由29个到226个,年均增长14.47%;规上企业独立研发机构覆盖率由32%到52.1%,年均增长6.91%;全镇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3.39%。

为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让更多先进技术在黄江落地转化,黄江相继引进了灵狮小镇、天集·磁海等创新企业载体项目。同时,依托天集·磁海项目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全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三类500强”企业和100亿级以上的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招引、落地、投产、服务全链条管理,建立健全重点工业项目跟踪督办机制。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黄江镇裕元工业园区内,广东国泰达鸣精密机件有限公司(下称“国泰达鸣”)仍迎来逆势增长。今年1—7月,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6亿元,同比增长4%。

国泰达鸣于2014年成立,主营业务是专业生产和销售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移动通信零配件、汽车关键零配件、医疗电子零配件、航空零配件等及相关配套产品组装;研发制造销售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系统并提供整套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为强化黄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立转化应用快速通道,今年,黄江镇经济发展局还组织了大顺电子、国泰达鸣、常兴金刚石、杰群电子、新美洋5家重点企业申报市级工程中心。

为鼓励企业增资扩产,近年来,东莞市出台众多诸如增资扩产企业购置厂房补贴等福利政策,黄江积极开展各类走访及政策宣传活动,推动政策落地落实,重点推动优质企业增资扩产。

今年4月,黄江镇投资促进中心制定了《2022年黄江镇增资扩产重点联系企业走访工作方案》,动态掌握重点企业增资扩产需求,做好增资扩产服务,仅上半年已经签约7个增资扩产项目。

此外,黄江还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激励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镇街科技创新奖补政策等方面发力。如通过与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签订校镇战略合作,引入高校科研成果,发挥人才汇集效能;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落实《黄江镇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等奖补政策。

展望未来,黄江将加快塑造“双城双核,一轴一链”的城市结构,构建集科研、生活、生产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城市。积极服务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大局,统筹规划南部片区土地资源,推动“双科学城”高质量串联,打造深莞科技成果合作转化区;并将依托“双科学城+源头创新”模式,支持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并推动“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以超常规手段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企业样本

安世半导体:

投资30亿扩大产能

提升产品规模优势

10月24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安世半导体”)封测厂扩建项目签约仪式在东莞黄江举行,该项目共投资30亿元以扩大产能和壮大规模,实施投产后,可实现对现有半导体业务产能的有效补充,有利于提升半导体产品规模优势,提高企业长期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盈利能力。

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的孙公司,主要生产和测试半导体技术软件集成电路、电子元配件、系统级封装技术及其应用材料和其他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半导体、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等。

安世半导体东莞封测厂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小信号组件工厂,年产量超过了500亿颗,支持高功率和中等功率SMD封装以及DFN封装和其他晶圆级封装产品。

“20多年来,我们工厂车间几乎没有停产过,机器全天24小时无时无刻不在运作。”在安世半导体最大的装配与测试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约有1.8亿片半导体元器件从这里生产出来,工厂年产能达700亿片,占安世半导体全球工厂产能的70%。

即使在疫情背景下,安世半导体的营业额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电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行业背景下,安世半导体展现出领先的竞争力,包括MOSFET、逻辑等多品类产品持续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来自汽车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

“由于我们的产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生命周期也较长,因此目前市场需求大,应用场景十分广泛。”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的半导体产品及其封装技术引领全球市场,很多国际知名的汽车电子产品、移动及可穿戴产品、工业及电力产品、计算机产品和消费电子产品OEM企业均是公司的主要客户。

企业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很多大客户的产品迭代不断加快,其中不少产品对半导体的封装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除了标准化产品的供应,安世半导体还根据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不断开拓多元化市场。

声音

黄江镇党委书记苏东:

聚焦先进制造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赶考路上,我们确定了“深莞高度融合样本”的发展定位,凭借着重点产业的蓄势发力、集群效应的逐步凸显,我们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座“科技创新新引擎、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的现代化新城。

一是抓好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实施强链补链,积极构建“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生态。主动融入“双科学城”产业链,全力构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宏道电子、天集·磁海一期、盛涛科技、安世等总投资50亿元在建重点项目投资建设进度。推动晨讯、大富、立洋光电、星博等总投资35.9亿元优质项目今年实现全部动工。鼓励企业“零地”“原地”增资扩产,实施“工改工”和技术改造,促进领益智造、正扬、安世等重点企业再增资扩产48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用好今年市政府“一号文”各项政策措施,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针对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探索出台“精准滴灌”政策,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两年内培育市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家,建成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3个。

三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深调研、强服务”活动,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细化企业培育方向及措施,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更具竞争力的大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再培育3至4家上市后备企业。实施“小升规”培育行动,新增50家“小升规”企业。

四是全力推动产业招商攻坚突破。建强专职招商队伍,瞄准北上广深等城市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充分盘活裕园工业园园区内30余万平方米空置资源,力争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依托天集·磁海项目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全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三类500强”企业和100亿级以上的项目。完善项目招引、落地、投产、服务全链条管理,建立健全重点工业项目跟踪督办机制。

记者:蔡子航 韦基礼

原载于《南方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HD02版

原文链接

上一篇:【东莞阳光网】东莞社科界专家学者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一篇:【东莞时间网】东莞市法学会首席法律专家热议党的二十大精神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