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中华文脉贯穿中华文化,是其最根本的审美规则和文化体征,是时代之于文化的体现,它是一股潜流,虽不明显但至关重要。写诗填词,勾文属句,无不遵循着文脉的规则,又反哺、影响着文脉。
先秦时期,“思无邪”的《诗经》最具代表性,作为表现形式的四言句既充满力度节奏,也不失精致典雅,这些充溢着人情与乡土气息的重章叠句咏于江边白芷,唱于双飞鸳鸯。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以诗为经”的生活境界仍为人追求,正是此时传颂在天南海北的诗文,烙印在万民灵魂里,中华文脉当是滥觞于此。
诸子时期,百家争鸣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脉,诸子争鸣,经典传世,后世再富贵辉煌的宫池最后都化作残墟,而孔孟老庄永存于人们的心髓处。世间智者归宿处,后人静读好地方,文化思想导引文脉的涌进。
盛唐时期,诗文化繁盛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度成为科举选仕的标准之一。这个时代的诗人诗情高涨,诗心澄净。无论天子脚下,还是穷北荒南,都传唱着美妙诗篇。后世盛行两朝的词,此时也不过是诗余琴趣,诗人们将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融过去现在未来为一体,展现了大唐盛世风华,他们将诗铭刻在华夏文化的华表上,使其成为最为烜赫的纹饰,昭显后世,极大地拓宽了文脉江流。
两宋年间,重文轻武,使得“文”被前所未有的尊崇,全国文化气氛变得浓郁,知识分子生活奢靡,由此词文化跃居文化的榜首,唱于勾栏瓦肆,吟于侯府官家。而时代背景的复杂性决定了词两极分化的特点,文脉涌动更为多变。
蒙元寿短,于王朝而言,只有区区九十八年生命,甚至比不得一位百岁人瑞,但却仍然创造了灿烂的元曲文化,中原失鹿,文人骚客愤懑结郁最终遣向市井民间的杂剧散曲,使元曲绽放出夺目的战斗光彩,文脉中潜藏的斗争性更加鲜明。
明清时候,诗词曲都绽放过了时代性的光芒,此时封建王朝把控纸笔,文字狱渐趋频繁,使此时的文化笼罩在压抑的气氛下,文人们不敢放手写诗填词,编剧作曲,只好将情志寄予神鬼精灵一类的小说话本,四大名著也应时而出。文脉至此丰富了许多世俗烟火气息,但也沾染上了许多芜杂,最终致使近代对待古典的态度近乎恶劣。
中华文脉是中华文化延续千年的线索,是五千年来各时代在文化上的体现,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历朝历代的文化铸就了它,文脉延续不断,中华赓续长存。
记者:袁茂豪
原载于《东莞日报》2022年0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