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园区统筹的最新动作,突然间,石碣、高埗的居民成了“城里人”。而东江滨水区、南城国际商务区作为全市政策先行区,不仅肩负起中心城区做大做强的重任,其发展也成为新规划下的新命题。
随着城区的扩容,中心区原本捉襟见肘的资源有了新的延伸空间。不过,对比起东莞群雄环伺的“诸侯经济”,如何凸显中心城区的“心脏”优势,这仍是考验城区主官管理智慧的难题。
●南方日报记者 欧雅琴
国际商务区拉动片区经济发展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城国际商务区无疑是目前东莞中心区最好的地块,没有之一。”从诞生之日起,位于南城的国际商务区被寄予厚望。由于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商务区的规划设计伊始就采用了国际招标的形式。45家报名单位群雄逐鹿,从中选取4家单位参加国际竞赛,最终确定片区的“设计师”。
南城国际商务区的出现,正是为了改变东莞多中心“满天星星、没有月亮”的局面。作为东莞城市未来的中心,在商务区内,将有数栋200米高以上的高楼拔地而起,轨道交通也在此交会。而根据预期,东莞有相当一部分资源将会为了这个全市的中心而集中。实施上,近年来这一区域也确实引领了全市商业资源的汇聚。例如东城在今年就提出,将沿国际商务区的火炼树片区重点打造金融服务。
不过,作为南城国际商务区的“设计师”,上海市规划院设计中心董事总经理、教授级高工王嘉漉认为,规划设计完成后,近年来国际商务区的建设“感觉比较慢”。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他建议,国际商务区可以评估新环境,并调整规划。
“例如总部企业的占地可以调整,引入绿化、文化理念。”在王嘉漉看来,国际商务区需要调整业态比例。他认为,国际商务区应成为全市产业的“前台”,而雄厚的制造业实力则是坚实的大后方。
近年来,城市中心的理念也在不断变化。2016年11月,上海的“2040”总体规划报批,其中,中央活动区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与中央商务区(CBD)相比,中央活动区(CAZ)融合了中央商务区、中心商业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功能更加综合,更突出人的体验和活动。在规划中,上海的城市主中心就包括了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杨浦滨江等区域,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王嘉漉说,中央活动区这种新理念,东莞也可以借鉴其经验。“将城市中心区的内涵扩大了,市区就会更加繁华。”他建议,首先是打造好城市中心的环境,而全市则需要加强统筹规划,“例如东莞镇区经济很发达,但是要着力打造主城区,一些办公楼、金融服务就必须实行总量控制。”
“服务”考验城区管理能力
作为东莞城区片区,按照规划定位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区,除了商业发展“龙头”,城区还需要建设成现代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考验着城区的相应管理能力。
在中心片区的六镇街中,从经济总量、房价、人口等指标来看,东城稳坐城区“老大”交椅已多年。不过,从近年的规划方案中,南城逐渐取代东城成为东莞未来的城市主中心,区域定位的改变,令东城和南城这“双巨头”也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瑜亮情结”。
不过,在成为城市理所当然的主中心之前,随着人口密度的提高和城市资源的日益紧张,悄然袭来的城市病已经将南城卷入了风口浪尖。
今年以来,南城的“天价停车费”措施一直备受诟病。从1月1日起,南城街道启动临时道路占道停车智能管理项目,对银丰路、健朗路等路段约600个泊车位实施收费管理,这600个泊车位停车3小时以上要50元。该项目的执行程序和收费标准在东莞“两会”上引起了热议。
南城街道的解释是,此举旨在通过价格杠杆引导车主“短停快走”,且收费标准未超过东莞市发改局核定的最高标准。
不过,市民有不同的意见。东莞市政协委员徐辉荣就提出,对这些路段实行停车收费合情合理,可收费太高,市民“顶不顺”。政府收费之前应先向社会征求意见。
相比较而言,作为老城区的莞城做法似乎更令人易于接受——虽然车位一直都非常紧张,但近期莞城已启动停车位标线工程。届时,莞城将新设一千多个免费的公共停车位。
对此,城市管理者也颇感压力。在2016年底举行的市党代会上,东莞市党代表、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桂明就忧心忡忡。他认为,虽然市政府坐落在南城,令南城发展“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停车、交通等城市病也需要得到改善。
城市病解决起来并不易。在2014年,南城率先在全市公布8所公办小学取消新生“午托”,并称这是因为区内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影响到学校教学和学生安全所致。这一政策虽然其后被不少镇区效仿,但也一直饱受争议。今年3月份,莞城街道开始在辖区公办小学开展问卷调研,看是否需要重新恢复午托,来解决其中存在的种种隐忧。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要敢于啃硬骨头。”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法律与社会学院副教授魏红征认为,校内午托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积分入学制度设计的初衷。他建议,政府在完善改革中加以解决,多寻求一些政策上的突破和创新,为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的亮点支撑。
城区“新成员”带来新活力
“高埗大桥开创了全国先河,这说明高埗人不缺创新的勇气,但在近年的发展中,这里却被东莞其他镇街甩在了身后。”在2017年东莞“两会”上,致公党提交的一份关于加快高埗融入大城区的提案引起了关注。近日,随着高埗、石碣被纳入中心片区同步发展,这份提案的撰写者、东莞市政协委员殷毓德打算再去高埗调研走访。
在殷毓德看来,高埗的发展此前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在地图上看,高埗虽与市主城区仅一江之隔,但从高埗到市区,要绕道万江,或从大王洲桥取道东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市区的融合发展。为了突破发展瓶颈,此前,高埗人就建设了全国第一座征收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梁高埗大桥,首创了“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模式。
在高埗被纳入中心城区发展后,与城区原有的资源如何实现互利互惠?对此,殷毓德认为,城区的土地指标几乎告罄,现在加入了高埗、石碣两位新成员后,包括三旧改造在内的土地资源将为城区发展带来新活力。
对这份提案,高埗镇党委书记严继宗此前也作出了回应。他认为,梨川大桥的开通意义重大,而“高端眼镜特色镇、都市休闲后花园”则是高埗接下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与中心片区融合方面,高埗主要在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对接,主动融入大城区经济圈。
今年1月份,梨川大桥正式通车。不过,殷毓德发现,大桥通车对高埗经济的撬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他认为,这是因为东江大道、环城路与梨川大桥衔接得并不太顺畅,而大桥周边的服务业也还没有做起来。究其原因,殷毓德觉得,这与地方财政推动相对薄弱有关。
除了盘活现有资源,高埗、石碣的区位优势,也将是这两镇今后融入城区的“利器”之一。殷毓德对此很有信心,他说,除了梨川大桥,广州火车东站即将整体搬迁至增城石滩。他认为,此次将高埗、石碣纳入到中心片区,也正是为了打通城区与大型车站之间的通道,“跳板打通了,东莞与广州之间的协调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