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3月4日,风和日丽。当天下午,东莞市东城街道东泰社区广场,50多名社区居民和市领导一起喜迎国字号奖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春日的阳光洒在大家脸上,暖洋洋的。

东泰社区以民主法治建设为抓手,强化社会治理,形成“七个一”法律服务模式,推动居民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基层社会更加和谐发展,社区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因此成功创建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东泰社区取得的荣誉是近年东莞法治建设成就的缩影。2018年,东莞首次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再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殊荣。在中国政法大学发布的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中,东莞市总分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法治是善治的基础,善治必须建立在法治之上,法治建设是“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坚强保障。东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法治东莞建设,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备受公众期待的《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纳入地方立法议程,民商事案件调解前置、生效案件第三方评查等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正在全市展开,行政复议应诉试点等法治政府建设项目正在全面推进,聚焦“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东莞全市上下全力提升为民司法、公正司法的能力水平,回应民生关切,让权力更加公开透明运行,全面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为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程癸键策划:江强黄少宏

落实法治政府建设

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2018年9月18日,一宗行政诉讼案在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大法庭开庭审理。市民张某波因为一宗行政处罚纠纷,分别起诉市政府和市公安局。让张某波没想到的是,代表市公安局出庭应诉的是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郭向阳。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在东莞已经成为常态。2018年,全市共有151名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出庭率居全省前列,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显著增强。市政协委员吴平指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成为常态,不仅有利于行政机关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还有助于推动司法改革、树立司法权威、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同时能及时化解行政纠纷、树立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常态化是东莞统筹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一个侧面。东莞市委、市政府印发《东莞市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总体目标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东莞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市委党校副教授刘晋飞指出,规划作为东莞市“十三五”期间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加快法治东莞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东莞市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提出,2019年,东莞将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抓住着力点,选好突破口,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重点抓好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重大决策科学民主法治化、推进行政复议应诉试点工作和加大法治专题培训教育力度等工作。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东莞将继续做好简政强镇事权下放的落实和衔接工作,真正做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东莞还将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坚决杜绝执法乱作为、不作为,野蛮执法、粗暴执法等问题,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创新地方立法

小切口、大纵深获各方点赞

3月初,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意见、调查研究、论证评估、通盘考量的基础上,提出2019年度立法计划,其中,《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将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这就好了,以后不用再担心狗狗的问题了。”3月17日,得知这一消息,83岁张阿婆高兴地说。她说,去年那次受伤出院后,每次出门都小心翼翼,很怕被狗咬伤或者绊倒。去年8月8日清晨,在樟木头镇一小区内,一只藏獒扑向张阿婆后背,把她掀倒在地,导致其全身多处负伤。据介绍,包括张阿婆在内,小区4名居民先后被藏獒抓伤、咬伤。

樟木头藏獒咬人事件暴露出养犬乱象,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众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东莞加快出台养犬管理法规。2018年11月15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将《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确定为2019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建议预备项目,这是该条例首次被提上地方立法日程。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开展立法调研,并召开立法论证座谈会公开征集意见,为高质量制定《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奠定良好基础。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2015年,东莞正式获得地方立法权。3年后的2018年7月1日,《东莞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东莞出台的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填补了东莞市水源水质保护领域的立法空白。《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与保障条例》和《东莞市出租屋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条例》也在2018年先后出台。

2019年,东莞市地方立法有了新目标。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东莞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度立法计划》,6个立法项目列入计划。其中,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规案3件,包括《东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东莞市水土保持条例》。此外,2019年立法计划还包括3件预备项目,即《东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东莞市零散工业废水管理条例》《东莞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东莞通过近几年的立法实践,探索出小切口、大纵深的地方立法途径。”刘晋飞这样概括东莞地方立法的经验。他说,地方立法要求“切口”小,就是要比国家层面立法更贴近地方的实际,更有效地解决由于地区差异导致的法律适用“水土不服”的问题,《东莞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与保障条例》《东莞市出租屋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条例》均体现“小切口”的特点,反映出东莞的立法特色和需要。

刘晋飞说,东莞在立法过程中抓住立法主导权,开展纵深化的制度设计、纵深化的调查研究与纵深化的立法队伍建设,在立法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总体设计和合理筛选,通过深挖掘、广纳言,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体现了“大纵深”的立法思路。

深化司法改革

提升为民司法、公正司法水平

在推动各项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发展上,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市中级法院”)不断引领广东全省风气之先。

3月18日,来自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的知名学者和东莞律师协会的资深律师齐聚一堂,在市中级法院会议室埋头阅卷。作为法院的“座上宾”,他们不是来点赞,而是来纠错的——发现法院在审理程序、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是否在问题。这项工作被称为案件第三方专业评查。当天,市中级法院启动案件第三方专业评查机制,设立专业评查机构,并聘任10名专业评查委员。对司法改革后全市法院生效案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此举在广东全省法院系统尚属首次。

10名评查委员均是东莞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界的专家学者。评查委员、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教授郑玉敏是法学博士毕业,一直从事行政法学和诉讼法学研究,不仅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而且是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市妇联妇女维权站法律专家,具备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评查委员中还有多名资深律师,他们拥有多年的从业经历,获得业界高度认可。

评查委员会对当事人信访、投诉或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实行每案必评,也随机抽取其他生效案件进行评查。案件评查结果划分为合格、瑕疵和问题三个等次。对于发现的瑕疵、问题案件,要求分析检查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责任,并立即进行整改。评查中发现干警违纪违法线索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超说,建立第三方专业评查机制,主动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开展评查,目的不是“评优”,而是“纠错”,及时发现生效案件中存在的瑕疵或问题,全面客观反映全市法院生效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

近年来,东莞全市法院案件数量逐年持续增长,2018年突破20万件,法官办案压力很大。同时,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法院严格公正司法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

刘晋飞说,东莞中院全面启动案件第三方专业评查,标志着在全市法院系统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第三方专业评查机制,这是东莞法院系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拓宽社会监督方式的创新举措,也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力措施。

2019年伊始,东莞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紧锣密鼓。一个月前,市中级法院宣布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平台,负责组织实施全市诉调对接工作,率先在广东全省全面推进民商事案件调解前置。刘晋飞说,东莞法院全面建立诉调对接平台、全面推行调解前置,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改革、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也是东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又一重磅举措。

为了全力提升为民司法、公正司法的能力水平,全面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今年,市中级法院将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主动聚焦“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为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市检察院与市中级法院比邻而居,由该院主导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也正在向纵深推进。3月14日,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来向东带队,来到东莞市公安局大岭山分局大岭山派出所。大岭山派出所是东莞市检察机关推行驻派出所检察官工作机制的示范所,来向东此行是专程调研这一机制的运行情况。

大岭山派出所相关负责人提出,希望检察机关驻所工作能长期开展,继续强化案件提前介入、办案指导和业务培训等工作。来向东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驻派出所检察官工作机制深入发展,这项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还要大力加强,使得检察官驻所开展工作成为常态。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本质是以庭审为中心,以庭审为中心本质是以证据为中心,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就是落实以证据为中心的重要实践,是东莞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共同贯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生动范例。

2019年,除了继续深入推进这项改革,东莞市检察机关的司法改革还有另一部重头戏——全面运行“捕诉合一”办案机制。

■访谈

市委党校副教授刘晋飞:

让法治成为

东莞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

南方日报:对于东莞而言,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刘晋飞: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东莞作为率先发展地区,依靠法治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更加迫切。只有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才能顺应形势任务需要,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才能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化解改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巩固改革成果。

南方日报:从长远来看,法治东莞建设的目标应该怎么定位?

刘晋飞:要努力让法治成为东莞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依托、群众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特色、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南方日报:接下来,在深入推进法治东莞建设的进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着重注意?

刘晋飞:要聚焦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也就是说,用法治的手段和方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真正提高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要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从组织建设、干部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记者手记

法治东莞铿锵前行

东莞是有着深厚法治底蕴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在创造无数经济奇迹的同时,也探索出法治建设的领先经验。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法治建设任重道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东莞不仅要继续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法治夯实善治基石,还要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东莞智慧”。

接下来,东莞一方面要总结改革开放40余年的法治建设实践,不断提高法治水平和法治能力,不断拓展法治东莞建设的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开放性地吸收外市、外省的法治建设经验。黄浦区作为上海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为加快推进法治城区建设,2017年与华东政法大学在法治量化研究领域深化合作,在上海率先成立依法治区评价体系研究中心,这一做法值得东莞借鉴。

正如刘晋飞所言,东莞还要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东莞数百个社区(村)是法律服务最大的需要者,也是法律资源洼地。因此,必须推进法律资源和服务下沉到社区,在社区(村)常态化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在群众中培育普法人才,在小区、广场上建设法治文化基地。

■数读

219187件

东莞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9187件,同比上升19.88%。

8772件

东莞全市法院通过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成功达成调解协议案件8772件,同比增长74.81%。

151名

东莞全市法院共办结各类行政诉讼案件1496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显著增强,全年共有151名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出庭率居全省前列。

200余场次

东莞深入开展2018年“宪法宣传周”东莞市启动仪式暨“百家单位宣宪法”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宪法宣传主题子活动200余场次,近500名新执业律师现场宪法宣誓。

记者:程癸键

原载于《南方日报》3月19日DC02版

原文链接

上一篇:【东莞日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篇:【南方日报】一名东莞大学生的收藏之路 借收藏悟人生 以书法养情操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