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新生们刚刚熟悉校园环境,各大高校的社团招新也陆续开始。进入大学之后,由于课程不像高中这么紧张,在校期间同学们有很充足的课外时间,所以兴趣社团也就格外受人喜爱。
正所谓“无社团不大学”,加入了好的社团,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放松身心、广交朋友,还能学到很多知识,丰富人脉圈子,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但每所学校的社团数量繁多,状况不一,不少新生在选择的时候挑花眼。新生应该怎么选择社团?有何注意事项?
选择多样
通过社团学习专业知识
拓宽视野
温丽芝是今年刚入学的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大一新生,开学初,她打算报名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的宣传部。温丽芝告诉记者,她通过公众号的文章、新生咨询群以及部门里的师兄师姐了解到社联宣传部,再加上她非常喜欢社联的吉祥物“小肥龙”,希望以后能够参与到小肥龙的设计当中。而也正因为她是广播电视学专业,温丽芝便提前做好功课,了解社联宣传的职能与基本工作,她希望可以学习PS、AI等软件的使用,将专业知识和社团结合在一起,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审美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从山西来到东莞上学的王政兴则选择加入学生校友协会。对于组织、社团的选择,王政兴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全方位了解社团组织的规模、活动类型、影响力等。在他看来,学生校友协会可以拓展视野,认识更多早已出到社会工作的、优秀的师兄师姐,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为未来做好准备。王政兴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进入校友协会,尽可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比如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因为这些是中学时代缺乏锻炼的部分。即将到来的面试,他也会精心准备,提高自己的面试表现。
今年大三的李敏也参加了学校的摄影协会,两年的社团生活,让她的个人领导力、沟通能力,为人处事的方法,以及处理问题的思路都有很大的提升。在这过程中,出现过社团活动与学习生活产生冲突,她都能协调好时间。在她看来,学校的社团还是不错的,里面的活动非常有趣而且好玩。
社团招新
分多轮筛选
态度和热情度很重要
社团活动,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各高校的社团数量多、种类广,给学生提供多样选择。记者了解到,以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为例,便有八个学生组织和67个社团。学生每人大多只能选择一个学生组织,对于社团不做要求。这样一来,每位大学生基本上都会加入一至两个学生组织和社团。而学生组织和社团的性质不同,招新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该校某学生组织今年预计招收120+人,每个部门12-16人,以精简人数为原则。主要通过面试招新,分为初试和复试两轮筛选。招新的标准主要是看新生的态度和热情度,以及是否有信心和决心。一些有特殊技能要求的部门希望新生最好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但不做硬性要求。
而社团的招新就比较灵活和轻松。该校摄影协会邵同学介绍,今年该协会预计招收200人,但名额没有限定,主要考虑的是每年喜欢摄影的同学越来越多,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吸引同学们的关注,让更多喜欢摄影的同学可以聚在一起交流。“我们会建立新生群,让有这方面兴趣的同学可以先进群了解我们协会,然后会通过推送、宣传片、线下活动去大力宣传协会,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协会,因为有很多同学会对摄影协会有误解,以为一定要有很厉害的设备才可以进,但其实我们是手机摄影、零基础都可以进来,聚在一起都是为了爱好。接着要等到校社团招新日开放后,我们还会进行线下摆摊,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协会。”邵同学说。
做好规划
了解社团和自我
处理好社团与学习关系
学生组织和社团情况参差不齐,新生在选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传媒系主任张艳红表示,学生加入社团,对其个性成长和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她鼓励同学们在进入大学之后,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融入一个集体,然后去发展自我。
张艳红也表示,选择社团,首先要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对于不同领域的专长和兴趣。其次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目标设定,清楚自己进入社团主要是为了什么。第三,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也要了解社团。最后还应该有所选择,不要贪多。一开始可以多了解、多接触,但是在一定的时间阶段之后,就应该做好取舍,尽量保持在一个比较清晰的范围来参加社团工作,否则参与得过多,一定会导致自己非常疲惫,力不从心。
张艳红提醒,参与社团应该有一个时间规划。首先要了解社团的机制是怎么样的,然后让自己在大学的前期,对于相应的社团能够有比较深入的接触,深入地参与到它的运营中去。但是到了高年级之后,个人建议最好能够把精力放回到自身的专业学习上来,这样对于自己的成长才会更加有把握和负责任。其次,在班级和社团之间不要厚此薄彼,导致和班级的同学疏远,这有可能会给学业和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最后,应该重视在社团的各种评比和竞赛。要去注意一些资源的积累,在比赛当中争取能多获一些奖项,积累一些经验。这个经验可以很好地弥补专业学习上的不足,全方位得到锻炼。这些都会对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有很大帮助,是非常宝贵的前期积累。
记者:张理萌
实习生:张钰珊
原载于《东莞日报》2019年9月24日B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