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战略与部署
改革开放40年,东莞勇当改革先锋,一路激昂前行!
从一个农业县迅速发展蝶变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产业配套、开放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创新影响力。
当前,东莞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作为湾区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面对这全新的机遇,东莞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提出将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把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东莞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打造制造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努力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出应有贡献。
纵观历史的发展,人才是影响城市发展全局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变化,人才竞争将在未来城市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人才的培养和聚集是与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这需要教育提供强劲的人才动力和支撑。
教育是基础性事业,是备受关注的民生工程,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活品质和深度吸引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营商环境。
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源泉和重要阵地,在粤港澳大湾区朝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宏伟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科创引领功能,将越来越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催化因素。
诚如《纲要》中明晰的那样,要将大湾区打造成教育和人才高地。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我们又该怎样看待东莞教育在这一重大战略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梁维东说,东莞正处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优质教育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东莞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更加突出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用更新的理念、更有力的措施,支持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责任担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东莞教育事业发展。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说,教育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承载着社会众多关注和期待的民生大事和实事。教育水平代表城市素质,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试金石。
激流勇进,只争朝夕。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教育人披星戴月、踏实奋进,为东莞教育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高的发展起点。回首过去看未来,东莞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广东省教育大会精神,东莞召开全市教育大会。这必将是东莞教育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个重要事件,既是自上而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和省教育大政方针的动员会,也是东莞实事求是,立足自身发展矛盾、痛点和短板,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想办法、找路径,寻求解决方案的冲锋号。必将充分展现东莞以“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为抓手强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信心,以及在加大教育投入、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彰显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心。
我们期待东莞深度聚焦教育现代化重点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努力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二 发展与突围
东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无论从产业承接能力还是创新活力上,还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大背景下,对于一个个经历长时间探索积累的教育政策,东莞更应着眼城市核心竞争优势,立足于高质量发展和全域创新的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做出新的布局和谋划。
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说:“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面前,东莞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地优先发展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东莞这样一座经历了狂飙突进式快速发展的新一线城市来说,需要一面接受严峻的考验,一面寻求新的发展支点,以改革促发展,在考验中突围。
在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上,东莞需要面对的直接问题就是巨大的人口流入。据统计,从2012年至2018年,在东莞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数量从83万人增长至117万,6年间增长了34万人,年均增长5万多人,成为全国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十三五”规划以来,东莞学位快速增加,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充,但优质教育的覆盖面仍不够广、总体教育品质有待提升,教育品牌的高度也与先进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东莞吸引了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面向未来,仍需要进一步通过优质的公共服务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
在教育对人才的支撑功能上,东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处于推进动能转换、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职业教育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的脉搏,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近年来,东莞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但对比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对技能型人才规模、质量的需求,东莞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供给能力仍需大力提升。
在科创引领功能方面,东莞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位居全省前列,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东莞高等教育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难以满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需求。
面向未来,东莞教育人仍需继续秉持“海纳百川、厚德务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定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脚踏实地、锐意改革,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冲劲和锐气,奋勇突围,迈上新的历史征程。
三 底气与智慧
改革不停步,随着城市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人们热切地关注并且参与到东莞教育中来。在这当中,民众关于教育的一连串问号也真真切切地摆了出来。
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不足,结构失衡和品牌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几大问题——这是政府呼应民生,向内剖析,梳理出来的几大痛点,也正是因为样本典型,东莞教育改革也被列入省改革试点项目。
因为信任,所以心切。正是因为市民对东莞这座城的信任和归宿感越来越强,所以引发他们对学位、优质教育的焦虑。
智者,不是放大焦虑,消费焦虑,而是转化焦虑为动力,拓展发展格局。善政者,应当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和诚意,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实际有效的举措回应关切,逐步化解焦虑。
熟悉东莞改革发展进程的人都知道,这座外来人口占据80%的城市,这座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何尝不是一路负重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用踏实证明自己的改变和善意呢?
回头再深度复盘,我们不难发现,东莞教育一直有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小步快跑,创新求变,始终在稳中寻求最大的突破。一方面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姿态不断冲击着发展惯性思维,寻求变革;另一方面又始终按照教育的规律,抽丝剥茧地细细梳理问题,不莽撞不冲动。在现有存量的盘活和优质增量的拓展中不断找到平衡点,逐步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
东莞教育的历史必将记住:坚持开放包容,多年来始终将推进教育公平作为首位价值追求。特别是“十三五”以来,着力扩充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提升民办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实施民办学位补贴政策,顶着全市学位紧缺的压力,千方百计攻关挖潜。在时间短、任务紧情况下,在2017、2018、2019年,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含民办学位补贴)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28%、40%、50%。
东莞教育的历史必将记住: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教育发展、解决难点问题的重要法宝。市镇两级统筹办学以及与之配套的系列制度设计,为近年来东莞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支撑。“十三五”以来,东莞教育勇于向机制体制的深层问题寻找解决的路径,不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办学模式改革、职业教育体系优化提升、师资队伍管理体制创新、“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
东莞教育的历史必将记住:坚持教育现代化内涵提升之路,“十三五”以来,全市32个镇街全部创建为“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市委、市政府将“有效扩充公共教育资源”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督办的十项工作任务之一,坚定不移地打好教育扩容提质攻坚战。按照规划,东莞“十三五”期间将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共267所,新增学位17.4万个。全市培育100所品牌学校,建立教育集团16家。一批围绕着扩容提质的改革措施纲举目张、扎实推进,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东莞教育的历史必将记住:东莞坚持公、民办协同发展,持续拿出真金白银,投入民办学校津贴资金、学前教育、购买民办学校服务,同时推行“莞式慕课”,创新性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公托民”委托管理模式,带动民办学校的“智慧蝶变”和教学管理质量的双提升。
东莞教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善于把握发展机遇,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锐气,抓住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坚守着发展变革中最重要的底气和智慧,不断正视矛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一次次考验转化成改革前行、创新发展的最坚实的动力。
四 信念与未来
经历了一轮向机制体制深层的探路之后,东莞教育人对肩上这份重托的领悟更加明朗,在执行的思维上更加清晰——以“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为核心理念,坚持“公平、均衡、优质、创新、共享”的价值取向,全力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这是战略,更是长远的价值取向,是东莞这座城市对数百万人民群众的责任和许诺。
教育改革是一个意义宏大,但又关照细微的命题,既考验改革者的决心和担当,也考验每一位教育人的智慧和耐心。它既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又关系到当下民生方方面面;它既与经济发展节奏密切关联,又能充分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和创新动力。
事实上,当下的教育,早已经不再是一所所学校关起门教好书这么简单。从静态闭合到开放接纳,教育这扇门一旦敞开,就要具备足够的定力。
如何转变观念,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如何找准切入口,盘活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十几万名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激发教育发展内生动力;如何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品质,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为城市发展提供更高水平公共服务;如何让职业教育紧扣产业和市场的步伐,满足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如何增强高校质量和水平,用好东莞参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机遇,发挥教育的科创引领功能,很多问题需要东莞教育人与社会来共同思考。
也许肩上越沉重,信念越是巍峨。在这过程中,一批批东莞教育界的有识之士站出来:
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强力统筹和部署推动下,各部门、各镇街通力合作,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加快学校建设进度;
参与品牌学校培育的校长们,不断冲破自身的舒适区,带领团队日夜兼程,引领学校突破发展的临界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探路集团化办学的骨干团队成员们,冲破学校之间固有的利益格局和资源分配模式,勇敢尝试新的发展路径,让优质教育不断生长;
每一位坚守教育一线的老师们,积极拥抱“互联网+教育”,针对新时代学生学习的超前性和体系化的新需求,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未来场景下教育理念、学习空间和课程教学的变革;
……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群热情于教育、倾情于学校、深情于学生的东莞教育人,这群始终面向未来思考和行动的教育领跑者,未来的美好托付给您,靠谱!
撰文:王慧
原载于《南方日报》2019年9月6日第AT02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