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为了凸显东莞茶文化底蕴和影响力,2016年,东莞城市新名片——“中国爱茶之都”在第九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暨首届中华爱茶嘉年华中正式亮相。四年过去,东莞“爱茶之都”的文化名片越加响亮。

“爱茶”俨然是东莞市民真实的生活写照,据了解,东莞全市大小茶馆1万多家,覆盖90%的主要街道,家庭和单位配置的茶台、茶席超过50万张,茶爱好者全市有150多万人,茶是东莞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馆、茶文化公共场馆等茶空间在东莞盛行,并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大大小小的官方及民间茶活动贯穿于东莞人的生活之中;随着茶文化发展,东莞人越发关注由茶叶衍生出的茶艺、茶具、茶文创等文化。种种现象和数据表明,东莞正在且将持续展开一场自上而下、从老及幼的“爱茶运动”,全民助力东莞打造“爱茶之都”。

文:万佩珊 张晓敏 图:受访者提供

茶空间

从家庭茶室到公共茶楼

对于什么是“茶空间”,东莞茶人有自己的理解,从狭义上说,茶空间应该是一个由文化审美及相应元素构成的,具有设计感、仪式感和场景感的茶文化主题空间。事实上,不管是私人茶室、大众茶馆、公共茶文化场所,还是与茶文化相关的线上平台,皆可视为茶空间。

以茶待客,是东莞人一直以来的习惯。家里、办公室都设有一张茶桌、茶几,或用于日常交谈,或用于商务开会。不少东莞茶爱好者表示,东莞人爱喝茶,也爱藏茶,家里乃至办公室无疑就是一个集收藏、展示茶叶及品茶于一体的小型茶空间。居住在莞城的陈先生家里便设有一间茶室,里面摆放着多样式茶具、茶叶以及音响设备。与三五好友齐聚家中,一边品茶,一边听音乐,是陈先生最喜欢的休闲活动。

与陈先生一样爱喝茶的东莞人还有很多,据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调研,东莞家庭、单位配置的茶台茶席超过50万张,经常品茶饮茶的爱好者全市有150多万人,形成“一家一茶桌”的局面。更由此催生出“茶二代”“茶三代”,越来越多年轻人受长辈影响加入喝茶大军。

除了在家喝茶,东莞人素来有到茶楼喝早茶的习惯,早年人们冲着茶楼各式各样的点心而去,对喝的茶并不讲究,花茶、本土大岗茶、荔枝红茶、铁观音等都有。当时,茶点是主角,茶是配角。近20年,随着对茶叶品质要求提升,东莞人开始自备茶叶到茶楼,并且每桌都点一套茶具用以泡茶。走进东莞茶楼,便能看到“一桌一茶具”的热闹景象。

从打造家庭式茶空间,到喝早茶习惯的改变,茶在东莞人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生活、工作均离不开茶。

从大众茶馆到私人会所

自古以来,茶亭和茶馆就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之一。明清时期,东莞的桥梁、渡口等交通要地多建有茶亭,经常有人定期在茶亭施粥赠茶,方便行人。东莞温塘还流传出茶亭典故:温塘村民袁友信建有一所茶亭,在他卖茶期间,有旅客遗漏下三百两银子。三年后,旅客再次经过茶亭,袁友信将银子全数归还。旅客非常感激,想把银子赠给袁友信,但他分文未取,拾金不昧的品德广受赞誉,茶亭也因此被称为“还金亭”。

相比于“接地气”的茶亭,茶馆更受文人雅士追捧。东莞清末进士卢日新曾在莞城宝积街开过一家名为“小罗浮”的茶馆,文人雅士常到此雅聚,成为佳话。民国时期,东莞人民公园八景之一的凤凰馆煮茗也是著名茶馆,备受文人喜爱。1930年起,莞城、石龙等镇街开始建马路,东莞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陆续出现如心、南园等茶楼,替代了部分茶亭、茶馆。

如今,东莞的茶亭淡出人们视野,但涌现出1万多家现代化茶馆,覆盖90%的主要街道,做到“路路有茶馆,处处闻茶香”。大批量茶馆能够共存,一方面得益于东莞人对茶馆的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源于东莞茶馆各具特色。综合来说,茶馆基本具备存茶、卖茶、泡茶和普及茶文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茶馆开在不同地点,面向不同人群,满足不同需求。

比如,同泰茶艺馆是东莞资历较老、规模较大的茶馆之一,分为展销、舞台、茶艺大厅、茶室等区域。茶馆主打商务接待,但也备受周围居民喜爱。开业6年,拥有一批粘性很高的客人。KTV、酒吧、奶茶店等休闲娱乐场所过于吵闹,茶馆反而成为喜静人群的首选。南林舍品牌则将茶空间开在珠三角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始人李醒提到,为赶路人在嘈杂的服务区设一个安静的茶空间,既能消除客人的烦闷,也能更好地助推茶文化。

与上述两间茶馆不同,澜古茶馆是由茶品牌与高端车品牌合作打造的茶馆,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为车品牌VIP客户提供茶服务。馆长蓝俊荣说:“这样的合作模式,既可以增加茶馆的客户群,推广茶文化,同时也有利于品牌跨界合作,一举两得。”

茶界有句说法:茶为国饮,好茶者众,懂茶者寡。玩茶到了一定的境界,能交流的茶友越来越少,为此主要采取“人邀人”方式增加客源的私人化、半开放式茶馆日渐兴起。雅诚茶馆就是一间半开放私人茶馆,用于招待相熟的茶友。茶馆内的布景与摆放的精美茶具、多类茶叶相得益彰,展示出茶馆主人对茶的理解和态度。老板雅诚谈及,茶馆内设有私人厨房,专门为茶友提供私房菜。他说:“爱喝茶的人多数也爱美食,味觉比较灵敏。品完茶后,再来一顿美食,是非常愉悦的事情。”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茶馆,首要条件是干净。一间好的茶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舒服,装修风格、光线、物件摆布等都应恰到好处。同时,茶叶的品质及茶馆卫生必须过关。在保证茶馆规范化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人群打造多样化、特色化的茶馆,是未来持续的发展趋势。

从线下场馆到线上平台

在东莞,能够更直观展示茶文化、茶历史的空间,不得不提的是博物馆、图书馆等专业场馆。比如2019年5月正式开馆的茶山茶文化图书馆,该馆是全国首家镇街级茶文化图书馆,以茶文化历史为依托,设立了茶文化阅读区、茶文化展示区、茶事活动区、茶道体验区等主题区域,融功能性、专业性、交互性、趣味性为一体。目前,馆藏茶类书籍及相关文献3000余册(件),涵盖茶业历史、文化、地理、文学、艺术、社会经济、商业贸易、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

东莞另一重要茶文化公共场馆——昌兴·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创建于2015年,位于高埗镇,拥有8000余件与茶相关的藏品,包括宋、元、明、清、民国到近现代的茶器、茶书画、茶砖、茶票据等。据了解,博物馆分为多个展示单元、文化主题橱窗、藏书馆、影视厅、不同场景的饮茶空间及茶文创产品分享活动区,全面展示茶的历史文化。

馆长叶志强表示,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是一个多元复合的茶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文化遗存、有文化场景、有文化再现、有文化再造。一切以茶文化藏品为基础,以历史为线索,依托时代精神、社会理想和公众审美的大环境,呈现文化空间的内涵与形式,彰显其教益意义和文化价值。

经常活跃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市民陈晓琪说:“茶主题的公共文化场馆,是记录、展示、传播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让家长有了周末‘溜娃’的地方,为孩子普及茶文化,促进亲子互动。”

随着网络发展,线上平台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式茶空间。东莞阳光网设有“茶文化”专区,分为茶文化、资讯、茶展、协会、器具和茶仓几大板块,提供东莞茶行业最新动态及茶知识。在抖音、微博等热门网络平台,搜索“东莞茶叶”关键词,介绍东莞茶叶市场、茶仓、茶馆的相关视频相继出现,也有东莞茶人拍摄短视频讲解茶知识。从线下公共文化场馆,到线上网络平台,东莞人与时俱进,以更便捷、更广泛的方式了解、弘扬茶文化。

观察

多样化、年轻化

东莞茶空间未来发展可期

或许很多人觉得茶馆就是“中老年吧”,喝茶是中老年圈层的狂欢。事实上,茶馆客人逐渐年轻化,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也会买茶、喝茶、藏茶。加之受长辈影响,越来越多“茶二代”“茶三代”将喝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走进茶馆是他们的日常。

部分新式茶馆的装修、布置尝试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茶馆成为新一代网红打卡点。松山湖的梵间茶馆就是例子,清新的装修风格,设有会议、观影、办公、摄影、直播等不同功能的茶室,使它成为美团APP上东莞茶馆人气榜第一名,吸引不少东莞年轻人前往打卡。

同时,在书店休息区,除了奶茶、咖啡,越来越多人选择点一杯喜欢的茶,以茶的清香伴随阅读时光。新式奶茶店、咖啡馆均有用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作为茶底制成的相关茶饮品售卖,且颇受欢迎。茶文化正在向年轻化的空间蔓延。

茶文化线下公共场馆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场馆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展现多种茶文化主题空间,并输出相应的文化服务与资源共享。此外,抖音、微博、知乎等线上平台乃至微信朋友圈,均成为推广茶文化的新阵地。

东莞既有面向大众开放的商务型茶馆,也有只招待志同道合茶友的私人茶馆,有吸引年轻人打卡的网红茶馆,更有系统科普茶知识、直观展示茶文化且更符合亲子需求的茶文化场馆。线上平台与线下场馆相结合,打造更多各具特色的茶空间。不同风格的茶空间,展示了不同人对茶的理解与生活态度。逐步向年轻化、多样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群找到符合自身气质与需求的茶空间。

茶文化活动

从政府到民间,茶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传播茶文化,活动是重要媒介。近十几年,从政府到民间茶爱好者,都在热衷举办各类推广茶文化的活动。促使各地茶友来莞相聚的大型博览会、满满“干货”的茶文化讲座、带领人们领略茶文化之美的展览、形式多样的品茗会……多方共同致力将茶文化活动走进市民日常生活。

东莞茶界的一大盛事,是东莞市贸促会主办的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下称茶博会)。从2008年到2020年,茶博会已发展成为东莞规模最大、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茶展品牌。市贸促会原副会长周雪华在采访中提到,经过十余年经营,茶博会成为茶届企业形象、品牌展示、业界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促进资源聚集、产业链延伸、茶文化传播和城市形象提升的平台。从“东莞是普洱茶、黑茶的最佳陈化地”的概念,到“东莞茶仓”品牌的打造,再到“中国爱茶之都”城市名片的提升,茶博会以前瞻性汇聚各方资源,引领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城市内涵。

为了让市民更细致地了解茶知识,早在2007年,莞城文化周末大讲坛邀请香港知名茶人、云南普洱品质鉴定专家陈国义开讲普洱茶仓储知识。同年,文化周末大讲坛邀请紫砂届重量级人物史俊棠、汪寅仙、李明担任嘉宾,以“展览+讲解”的方式向东莞市民推广紫砂文化。

此外,自2008年首次举办“怀收日月·紫玉春晖——宜兴紫砂真品展”,到2018年12月举办“九隽——紫砂作品展”,莞城美术馆在10年间共展出5个紫砂展览。史俊棠、汪寅仙、李明、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史小明、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范建军等紫砂艺术家的作品逐一亮相,让东莞市民深入了解紫砂文化的魅力。

官方举办的茶文化活动不断,今年国际茶日(5月21日),东莞图书馆特别推出“品茶、品书、品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同时,“首届国际茶日——茶韵书香”活动在茶山茶文化图书馆举行,市民可在馆内观赏茶艺展示、品茗及阅读茶书。

接下来,莞城图书馆“2020年第十一届晒书大会”将于8月9日在东莞人民公园内的邓尔雅·黄般若文献陈列馆开展,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将携带一批经藏多年的茶书现身,东莞市民可近距离观看明清时期的茶书。届时,现场特设品茗专区,供市民赏书“叹”茶。

东莞各个茶协会举办的茶文化活动同样丰富多彩,以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下称茶促会)为例,自2008年茶文化促进会会员活动基地建立,登记会员达3000人,至今已举办超过500场茶文化活动,包括各类品茶会、茶展览、茶讲座、茶线路旅行、茶艺培训等。

打开网页搜索,东莞民间茶爱好者举办各类茶活动的信息层出不穷,茶活动成为众多东莞市民的主要业余娱乐。爱好参加茶活动的黄晓说:“喝茶一可以放松身心,二来以茶会友,通过茶可以广交朋友。同时还能学习茶知识,提升自己。”

茶文化进校园,营造浓厚茶氛围

茶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狂欢,茶文化逐步渗透到更多年龄圈层。在各方努力推动下,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茶正在走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东莞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

据了解,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城市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均不定期举办茶文化活动,高校师生共同欣赏茶文化的魅力。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还曾举行“茶艺技能”竞赛,深化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

茶文化要从小抓起,2018年5月13日,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与阮涌小学在母亲节当天合作举办“温暖如茶——莞城阮涌小学校友讲坛暨母亲节感恩茶会”。24组亲子家庭穿上统一的汉服端坐在莞城阮涌小学的多功能室里,认真地学习茶的知识。以此为契机,莞城阮涌小学与茶促会联合打造少儿茶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自该基地成立以来,共开展了6场茶活动。2019年,阮涌小学举办茶文化知识讲座,让180名小学生深入学习茶文化。茶分类、茶加工工艺、茶冲泡、茶礼仪、茶工具等知识讲解引领莞城学生进入深厚多彩的茶文化世界,开启茶课程研学之旅。

其他镇街的小学也在设置茶课程,作为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东莞市万江第五小学探索把茶文化引入校园,开始了一系列办学新尝试。从茶文化到识茶识器,再到上手学泡茶,是每名在校生的必修课。目前,课程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茶艺课程、茶趣课程、茶品课程以及茶文化艺术节。学校自编校本教材《茶趣》,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茶文化教育。

观察

整合化、品牌化

东莞茶文化活动需要提质

东莞茶文化活动靠量取胜,以大量的基础茶活动,作为科学性普及茶知识的基本手段。经过10年发展,东莞人对茶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众多东莞人摇身一变,成为对茶见解独到、深入掌握茶知识的民间茶专家。

目前,东莞茶文化活动处于急需升级的时期,在继续采用现有茶文化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如何定制出更高质、更新颖的茶活动,并合乎不同群众的需求,成为茶行业从业者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关键命题。未来10年,茶活动需要提质。

采取跨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是打造高质量茶活动的有效形式。茶旅融合是当下的热门话题,茶促会一直在探索茶旅结合,发起“寻源之旅”的活动,将东莞爱茶人士带到茶叶原产地旅游、交流,且反哺贫困茶区,开展慈善扶贫工作。接下来,如何在原产地旅游、参观的同时,带领原产地的茶人、茶商走进东莞,了解东莞茶文化、茶产业,由此形成一条流动的生态链是关键。通过整合资源,促进不同城市茶人间的深层次沟通交流,推动茶产业发展。

此外,不少茶产业从业者提到,东莞茶文化活动虽丰富,但能形成品牌、扩大影响力的活动偏少。依托自身特色,将系列活动打造成特色品牌,吸引一批互动粘性高的“粉丝”,同时思考出形式更新颖的茶活动,才能更好地以活动推广茶文化。

茶衍生

茶艺、茶道盛行,品茶悟人生

人们最初喝茶只用于解渴,也有人把茶作为清火的凉茶。现在,人们热衷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由此慢慢发展出茶艺,讲究茶器、环境、气氛、冲泡技巧的结合,茶艺的目的在于让茶更好喝。茶艺师熟知茶性,不同品种茶叶的特性、不同器皿和水温,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才冲泡出一杯好茶。

在泡好一杯茶的前提下,茶艺逐渐发展成一种表演,茶艺师通过流畅、优美的动作,冲泡出茶的芳香,成为传播茶文化的重要方式。东莞茶空间、茶协会等都在开展茶艺培训。茶促会执行副会长游国红说道,“茶艺培训班相当重要,通过理论和实操两个环节,向市民传达茶历史、茶叶品种分类、茶具使用、泡茶方式、存茶方法等基础茶知识,让市民对茶有科学的认识。”

喝茶的更高境界体现在茶道,指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每一次品茶,对于茶人来说都是一次修行。东莞茶人对此颇有感悟。

茶人梁玉婷原先从事金融行业,繁忙的工作让她压力倍增。偶然学习茶艺时,她发现喝茶能让她安静下来,随后慢慢对茶产生兴趣,从而走进茶行业。游国红有着相似的经历,早年在外企工作的她想改变那种高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机缘巧合下接触到茶,进入茶行业。她们说:“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人会不知不觉安静下来。看着一片茶叶经历生长、枯萎、重生,最后在茶杯中绽放,自然而然就产生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中提到:按照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人生的态度。中国人认为人生如茶,苦尽,甘来。不少东莞老茶人对此说法颇为赞同,“茶有一种魔力,让人清醒下来,从而能更冷静地思考如何面对人生,去品味生活的哲理。”

茶器文化演变,从使用品到艺术品

所谓“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壶”,在喝茶的世界里,合适的茶器可以让茶香发挥极致。茶文化盛行的当下,大家对品茶的要求提高,用什么茶器喝什么茶成为一门学问。据茶促会秘书长杨锋介绍,东莞人用的茶盏主要是陶器和瓷器。一般而言,瓷器有上釉层,等同于玻璃器皿的效果,对于高香型的乌龙茶、绿茶、红茶、新的生普和白茶都适用;陶器紫砂壶则更适合有年份的后发酵类茶。

现代茶器的设计,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以紫砂壶为例,过去,紫砂壶对于东莞人而言只是一个茶壶,现在越来越多东莞人开始关注紫砂壶的艺术美。

宜兴人谈建斌在东莞从事紫砂行业超过20年,一直致力于推广紫砂文化。2016年,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紫砂文化分会成立,谈建斌担任会长。他说:“东莞人意识到,紫砂壶不仅仅只是一把茶壶,更是极具观赏性、收藏性的艺术品。”紫砂文化分会的成立,是东莞紫砂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

2019年,紫砂文化分会与茶促会联合在马来西亚办展,展示紫砂之美。今年因为疫情,原定的活动计划被取消。谈建斌表示,接下来将邀请更多宜兴的青年紫砂大师来东莞,开展讲座、展览等活动,与市民面对面探讨紫砂文化。

跨界拼配,多元素融入茶文化

当代人讲究仪式感,喝茶也不例外。复古潮流盛行的当下,学习古人穿上端庄典雅的茶服,抚琴一曲,焚一炉香,吃一席茶,别有风味。在茶活动现场,经常能看到身着茶服的茶艺师们在淡雅琴音与香气中,展示泡茶技艺。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在品茶时会点香,茶道与香道相辅相成,构成人们平心静气、修身养性的精神享受。东莞香文化历史悠久,不少东莞人在喝茶的同时点上莞香。与焚香一样,音乐也是品茶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古时候,人们多抚琴,而今人们可选择更多种类的音乐。

焚香、抚琴,再配以茶服,喝茶的仪式感油然而生。茶服是茶人在茶艺表演,乃至日常生活中所穿着的服饰,处处皆体现静、清、柔、和的东方元素,专适于茶事活动。据悉,茶服始于汉,具有宽简、质朴、舒适、大方的特点。盘扣、开衩、滚边、结饰,无不展示着中国传统服饰的优雅风度。在茶礼茶事中,茶服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茶礼的庄重性和美感。此外,插花、赏画、观影……越来越多元素被跨界搭配进茶,拼配出丰富多元的茶文化。

茶文创兴起,茶产品加速“出圈”

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新式茶饮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以喜茶、奈雪の茶为代表的多新式茶饮品牌广受市场青睐,并开启了国内茶饮市场的新一轮变革。在此过程中,不少传统茶企从布局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出发,在茶叶工艺上进行创新和改进,纷纷推出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打的茶品牌,让茶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跨界混搭”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对于东莞人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菊普茶、陈皮普洱茶以及各类花普茶的组合搭配。茶企工作人员说:“菊花清热、熟普暖胃;而陈皮普洱茶将陈皮和普洱混合,具有疏肝润肺、消积化滞功能;玫瑰普洱以养颜美容著称,是年轻白领的最爱。”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跨界茶饮的需求剧增,大益、澜沧古茶以及东莞本土的双陈普洱、元和本等茶企都在进军“混合茶”领域。以澜沧古茶为例,在传统普洱茶的基础上推出子品牌“茶妈妈”,并开发出小青柑普洱茶、人参普洱茶、花茶普洱茶等杯装即泡茶新产品,广受市场好评。此外,大益推出的花草袋泡茶系列,也让不少追求健康的年轻人,从充满奶精的奶茶迅速转身奔向传统茶饮怀抱。

与“茶妈妈”一样,专注于年轻消费群体的,还有来自东莞本土的原创品牌“美茶主义”。

“美茶主义”旗舰店的整体装修风格以柠檬黄为主色调,现场设有DIY自助体验区,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要求。“对比咖啡和可乐来说,喝茶无疑更为健康。但在很多年轻人的印象中,茶叶很贵。再者,品饮麻烦,需要配备不同茶具,讲究冲泡方法等。错误的观念无疑为茶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美茶主义”品牌创始人说,“美茶主义”就是希望做一杯健康、时尚、快捷的茶品,这样才能分享给更多的人。

“美茶主义”的产品覆盖茶包、小罐茶、茶胶囊、自动泡茶机等产品。茶包的茶叶虽是传统茶,但价位和口感根据年轻人的喜好来设计和调配。自动泡茶机和茶胶囊简单便捷,适合办公室、企业单位等地方使用。

如果说“茶妈妈”“美茶主义”的创新,还主要在原叶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话,那么跳出茶叶圈,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庞大的茶衍生品市场正在兴起。

观察

细分化、创新化

东莞茶衍生文化进入生长期

由茶叶衍生出的文化分类越来越细致,茶壶、茶杯、茶罐等茶具的材质,从陶、瓷、铁到玻璃、水晶不等,且无论是形状设计还是花纹图案,都朝着艺术性、精品化方向发展,每种茶具都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文化。香道、音乐、服饰等文化的融入,也让茶文化显得更为丰富细腻。

抹茶牛轧糖,茶护手霜、身体乳、面膜……各式各样的茶衍生品层出不穷,颠覆了茶客与公众对茶的认知,茶不仅能喝,还能吃、能用。茶衍生品的市场开发,对传统茶原叶市场有促进作用。更多人从便捷的衍生品入门,进入茶的消费领域,进而了解茶,了解茶文化,再回归茶叶本身。

此前,茶文化博物馆推出以东莞市花白玉兰为核心的“公道杯”以及茶守信、茶票复制品挂件等文创品。东莞茶文创不管是研发速度还是产品“出圈”速度都在加快。

过去,人们注重的是茶叶本身,然而随着跨界融合,茶文化与多种其他文化元素结合,特色茶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备受青睐……越来越多东莞人关注到细分化、创新化的茶相关文化,东莞各类茶衍生文化从萌芽期进入生长期。当更多人走进茶圈,东莞各类茶衍生文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记者:万佩珊 张晓敏

原载于《南方日报》2020年8月7日WD04版

原文链接

上一篇:【科技日报】湾区再燃创新创业之火

下一篇:【南方日报】动力何处寻?以高端科研平台带动成果转化载体集聚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