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为期3天的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在广东省东莞松山湖完美落幕。今届峰会以「科学引领 跨界创新 融合发展」为主题,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突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战略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作为「世界工厂」的创新引擎,今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正式获批纳入中国第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首次举办院士峰会,这对于松山湖而言,既是「认可」也是「担当」。峰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54名院士「最强大脑」组团先后举行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战略谘询座谈会、湾区科技对话、走读松山湖等活动,并释放IBT十大创新成果、「AI+医疗」探索智慧医疗新赛道,激活松山湖创新基因,在「三区」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扬帆起航。 冷运军
院士论道为科创转型「把脉开方」
3日,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专题活动之「全体大会暨特邀报告会」在松山湖举行,包括潘云鹤院士、曾庆存院士、何镜堂院士等54位院士及众多政商界精英出席活动。大会现场,多位院士就东莞及松山湖参与大湾区建设、科创转型及产业升级发展积极「把脉开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说,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直联直通的主轴,处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中部,面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及东莞建设广东省製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等「三区」叠加的历史机遇,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广东院士联合会团结和凝聚了一批国内外广东籍或在广东工作或与广东有合作的院士专家,广东院士联合会和东莞市紧密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王恩哥院士在题为《新材料: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报告中生动讲述了碳化硅(SiC)单晶等半导体的研究历程,阐述材料研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介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工作重点。
王恩哥透露,今年疫情期间,于杰教授团队研製的新型纳米纤维滤材等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成果,为科研抗疫提供新思路。在协同创新方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牵头成立「产业金融研究中心」,共建「航空发动机新材料与高端製造联合工程中心」「太空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并在东莞成立了「东莞先进陶瓷与複合材料研究院」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表示,东莞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内地唯一一个被三个世界级都市(香港、深圳、广州)包围的城市。东莞立足製造业这一立市之本,坚持「科技创新+先进製造」的定位,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製造业中心。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设了松山湖、滨海湾、水乡新城、粤海银瓶四大发展平台,以及水乡数字经济、松山湖生物医药、深莞新一代电子信息、银瓶智能机器人、东部高端智能製造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力承载优质高端项目,强化创新发展动力。望各位院士持续关注东莞、指导东莞、助力东莞,在发展道路谋划、前沿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东莞开展更紧密的合作、结出更丰硕的成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AI+医疗」探索智慧医疗新赛道
今届院士峰会聚焦信息技术与生命健康,其中「AI+医疗健康领袖峰会」 邀请了多位国内外AI、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知名院士专家,以及AI+医疗健康领域的知名企业代表,分享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最新的技术进展和产业应用成果,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推进AI+医疗健康成果的研发、转化与应用,洞悉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的问题与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谘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在作主题为《我国医学装备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的报告时表示,大数据智能用于读片是一大趋势,AI读片系统(医学影像识别)系统快速崛起,正在形成一个大产业;趋势二是大数据智能+医疗装备正在中国出现;趋势三是人机融合增强智能的医学装备出现;趋势四是跨媒体智能的医疗产品出现,比如盲人眼镜给使用者导航;趋势五是群体医疗健康系统正在形成。记者了解到,会上还进行「AI+医疗健康的中国实践」的学术研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整个肿瘤学的发展会产生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人工智能辅助内镜诊断,这将大大提高诊断的效率。阿里云副总裁谢维也表示,AI将进入医疗领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是东莞未来重点发力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据悉,目前东莞已形成了以松山湖高新区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区,在松山湖聚集的生物技术企业超过260家。8月13日,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在莞成功研製,这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实现了内地抗癌技术发展新突破。
在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方面,东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诊疗卡、居民健康卡功能加载到社保卡上,实现了「多卡合一,一卡通用」。此外,位于松山湖的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会同东莞市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建设了「东莞健康云及健康大数据平台」项目,已接入全市40家医院数据,採集了800多万份东莞居民健康档案等。依託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体系,东莞已为实现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发展做好铺垫。
IBT十大创新成果在松山湖寻﹁婆家﹂
今届院士峰会着力提升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广东先后印发实施《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基于此,今届院士峰会特别关注新药创製和转化医学、中医药创新发展,重点梳理了包括乳腺癌生态学说机制和免疫治疗研究成果(宋尔卫院士团队)、源于中药栀子的抗老年痴獃候选新药IMMJNU-018(姚新生院士团队)、非脱细胞基质类新型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的个性化仿生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成果(王迎军院士团队)、肿瘤全生命周期诊疗应用平台(王红阳院士团队)、云式无菌空气淨化器(侯立安院士团队)、全自动高通量新冠抗体检测仪(赵宇亮院士团队)、碟式芯片系统及检测移动实验室(程京院士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柚皮?(中山大学苏薇薇教授团队)、超灵敏柔性触觉传感器(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教授团队)、防治中风后遗症、血管性痴獃和帕金森病的乌参醒脑丸成果项目(广东药科大学贝伟剑教授团队)等最具代表性创新成果在现场发布,促进有明确产业化前景和产业化资源需求的成果、项目与投融资机构进行对接。
在重大创新成果发布后,宋尔卫院士、姚新生院士、王迎军院士、王红阳院士、苏薇薇教授、郭传飞教授、贝伟剑教授等院士专家团队代表现场进行项目路演,携重大创新技术成果寻找「婆家」。
在发布会及路演现场,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东莞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布局重大基础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创新主体、集聚高端人才等措施,逐步构建起全链条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需要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欢迎院士专家团队把重大创新成果带到松山湖来,带到东莞来。
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轮驱动」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当下,东莞松山湖已获批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而峰会期间揭牌成立的「广东院士联合会东莞中心」正是为松山湖科创发展送来「及时雨」。
据悉,广东院士联合会作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唯一的由院士自主发起、由院士自愿组成的科技社团,截至目前,会员院士已经达到276名。自2018年广东院士联合会与东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办好办实院士峰会、推动院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会、市合作,双方共建广东院士联合会东莞中心,充分发挥广东院士联合会在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作用。
除了引智,项目合作则更接地气。当天举行签约的项目包括广东院士联合会与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范滇元院士团队与广东侨盛防伪材料有限公司、廖万清院士团队与绿瘦健康产业集团、刘焕彬院士团队与广东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及成会明院士团队与深圳烯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签约。推动院企合作,更高层次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支撑企事业单位创新发展是广东院士联合会的重点工作。本次签约涵盖了会校合作、产学研合作等。
走读松山湖领略科学城之美
深秋的松山湖,煦日和风。美丽的松山湖,需要走近才能更好感悟。4日,院士一行共同走读松山湖科学城,领略松山湖科学城科技、人文、生态之美。
目前,松山湖高新区正经历由「园」变「城」的发展阶段。松山湖科学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製造、医疗健康五大产业开展源头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松山湖生态城市科普馆成为院士一行走访的首站,展厅集中展现松山湖高新区的交通区位、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对于园区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发展成果也有较为详尽的介绍。
「松山湖科学城有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这要与光明科学城有机联动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相信会有更好的发展!」曾庆存表示,虽然自己是第一次来到东莞,但对这座城市印象深刻,东莞与其他城市不一样,很有活力。
随后,走读团来到科普馆的未来展望厅。展厅以270度环绕式U型LED演示大屏、松山湖全域实体模型、舞台灯光系统、音效系统多位一体,展示园区生态、人文、产业等方面内容,带给院士们沉浸式观展体验。「美极了!」,《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社长宋文芳在现场发出这般感歎。看到屏幕展示松山湖高新区全貌时,李国杰院士连忙拿出手机,让记者给自己拍张照,记录下这一刻。李国杰院士表示,每年自己一半的时间在北京工作生活,另一半的时间就在东jn江南体育作生活,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指导科研工作。来到松山湖近10年,他已经适应和喜欢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欧式建筑,小桥流水,红色火车,院士一行离开科普馆后来到华为溪流背坡村。「虽然在东jn江南体育作生活有一段时间,但一直没有机会来到华为欧洲小镇。这里很漂亮,不是景区,胜过景区!」李国杰院士说。
谢先德院士表示,此前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一职时,为选址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几年前曾多次来到松山湖高新区,一直关注东莞的发展,感觉对比起几年前,这里变化巨大。「特别是参观溪流背坡村后,感觉这里的科研创新氛围浓厚。东莞已经逐步改变原来『三来一补』的模式,走上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实际发展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好!」谢先德院士说。
编辑: 刁瑾玲
原载于《香港商报》2020年11月5日第A5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