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大会上,东莞有三名个人、一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表彰。他们是东莞扶贫力量的代表。在这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中,东莞上下同心,与省内的韶关市、揭阳市,云南昭通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以下简称“三师图市”),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四川甘孜州九龙县、雅江县携手前行,琴瑟和鸣,谱写出动人乐章,交出了高质量答卷。

勇担当

助受援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东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决策部署,践行“先富帮后富”的重大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把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东莞勇挑重担。2016年起,东莞承担对口帮扶韶关、揭阳两市共323个相对贫困村的省内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对口帮扶昭通6个贫困县(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任务,继续承担援疆援藏援川等工作任务。

东莞尽锐出战。向各受帮扶地派出干部,成立工作组(队)进行统筹指挥,引领脱贫致富。2016年,我市选派了375名干部到韶关、揭阳两市开展扶贫工作,2019年,又重新选派415名扶贫干部前往,构建“市、县、村”三级前线扶贫队伍。在昭通市,三师图市,林芝市巴宜区,甘孜州的九龙县和雅江县,东莞都派出扶贫干部。

东莞拿出真金白银。“十三五”期间,东莞对口帮扶韶关、揭阳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07亿元。对口帮扶昭通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68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73亿元。援疆援藏等也是持续投入各类资金,助力当地建设发展。

东莞援派干部付出真情实意。他们扎根偏远地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打脱贫战、啃硬骨头,有的连续进行两轮扶贫,有的带着家人扶贫,有的穿坏了12双鞋……他们秉承“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正确对待工作的苦与甜,时刻惦记群众的喜与忧,把帮扶有行动与当地想发展相结合,把东莞的发展经验、改革理念毫无保留传授给受援地。

东莞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其中,去年为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东莞发动214个企业和18个社会组织结对帮扶镇雄县96个国家挂牌督战村,投入社会帮扶资金4942.4万元,实施项目181个,帮助销售扶贫产品372.4万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东莞助力各受援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回望过去数年,东莞的种种经验做法,各个精彩瞬间,无不迸发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东莞力量。

兴产业

推动地区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从东莞到昭通,相隔千里,跨越山海。东莞盯准优势互补,从最初引进种子企业,逐渐转变过渡到推动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11家关联度高、能够实现联动发展的电子企业。从生产一条充电线起步,东莞的帮扶带动昭通走出了一条电子产业集群移植为西部经济“造血”的创新路径。“十三五”期间,东莞引导推动95个产业项目落地昭通,实际投资34.37亿元,成功培育电子产业集群。

在更远的新疆,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驻三师图市工作队统筹下,援疆各省市中投资额最大的产业援疆项目——兵团草湖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100万锭纺织项目,在2020年6月全部达产,吸引当地近5000人就业。

工业产业可以切实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产业也一样可以带动脱贫致富。翻开东莞对口帮扶地图,无论省内还是省外,受援地都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基因。

在韶关市始兴县司前镇黄沙村,东莞扶贫干部与当地研究确定将草珊瑚种植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并成立专业合作社,与药品生产企业签订报价收购合同,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营。在揭阳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东莞扶贫干部经过调研,助力当地建设大南山综合市场。项目不仅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还可以服务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提升村容村貌、为农副产品交易提供安全方便场所,可谓一举多得。

种植草珊瑚、建农贸市场,是东莞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做好产业帮扶规划计划,结合当地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生动体现。截至去年12月底,东莞帮扶韶关、揭阳共引进新型经营主体322个,培育农业特色产业602个,打造出冬瓜村、百香果村、芒果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共引导63个企业到两市投资。

在昭通,苹果、马铃薯、竹子、特色养殖、花椒、天麻正在发展成为“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在甘孜州九龙县、雅江县,牦牛肉深加工、松茸综合交易市场等特色产业项目也得到发展。在林芝巴宜区,除了建设有西藏特色的苹果、红皮土豆等生产加工基地,还在旅游产业发力。

产业兴旺,推动地区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畅渠道

打通线上与线下

借力万企帮万村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特色产业逐步发展见效。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成为重中之重。

消费扶贫成为重要路径。

推进消费扶贫,打通供销渠道是关键。除了直播带货,市供销社下属企业市供销集团在东莞消费扶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市供销集团与东莞对口帮扶地区的供销社系统进行对接合作,签订采购协议,然后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销售。在线上,通过“供联e家”APP展示扶贫产品,全市各镇街、受帮扶地在平台上开设消费扶贫馆。在线下,依托各镇街的供销社和“莞香情”实体店进行销售。

东莞扶贫队伍也想方设法以消费扶贫推动产业发展。东莞援藏工作队推动开发线上小程序“林芝源·藏小鲜”,到去年底,苹果、红皮土豆、松茸、灵芝等优质产品销售金额超300万元。

消费扶贫也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万企帮万村活动的推进,更是让消费扶贫成效倍增。

去年7月,广东润丰农业发展集团与韶关市翁源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莞韶菜篮子安全保供产业带翁源示范区项目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助力两市打造市民菜篮子保供工程,推动两市农业产业共建。

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0年12月底,东莞共举办或参加了688场次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扶贫产品采购销售金额达7914.55万元,签署扶贫农产品订单6267宗,货值约17644万元。

助就业

单向劳务输出到人才劳务双向协作

2021年2月16日,大年初五,昭通市镇雄县母享镇的45名农村劳动力,在有关部门组织下,乘坐大巴车到东莞、深圳务工。到2月20日,镇雄县就有6.7万人有序返岗,开始新一年的奋斗。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东莞积极推动就业扶贫,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务工人员出行受阻。东莞率先保障务工人员返粤返莞复工复产。在昭通,东莞安排专项补贴,实行专人接送,协助昭通6个县区点对点输送到广东等东部地区专车216车次、专列21车次、专机1架次,协助15687名昭通籍员工返粤复工。在韶关、揭阳,东莞也通过类似方式“点对点”输送劳务人员到珠三角务工。

事实上,东莞昭通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在劳务协作方面下实功出实招,探索构建“四精准四协同”劳务协作模式。两地人社部门建立起议事协调机制,全面摸清劳动力底数,发动市场特别是劳务中介力量参与,构建政府主导、村级发动、中介输出、企业接收、劳动力就业“五位一体”的劳务输出格局。

东莞同时还对口援建三师图市。早在2017年,兵团第三师41团、昭通市彝良县、东莞援疆工作队、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四方正式签署协议,积极推动昭通贫困人口到新疆就业。莞昭劳务输出的相关做法得到中央和两省的充分肯定。数据显示,近年来,东莞累计帮助东莞对口昭通六个县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3205人。

去年以来,莞昭的劳务协作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从注重单向劳务输出协作转变为积极探索人才劳务双向协作,通过组织招商推介会、产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等,引导祖万昌、岳凤荣等一批昭通籍企业家带资源、带资金返乡创业,助力昭通经济发展。“劳务输出+村企结对+人才培育+精英回流”昭莞劳务人才双向协作新格局逐步形成。

惠民生

打造“带不走”的教育医疗人才队伍

在林芝市巴宜区,东莞有4位教师、5位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的大学生在支教,带着东莞“慧教育”的教学技能和理念,为圆藏区孩子的梦想而努力。

在帮扶过程中,东莞不仅帮助当地兴产业、助就业,还派出专业人才,帮助当地提高教育医疗水平,开展“传帮带”助力打造“带不走”的教育医疗人才队伍。同时,还发动交通、生态环境、科技、文化等部门派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多的专业力量支撑。受帮扶地也派出人员到东莞学习。

帮扶的内容不断向深层次推进。

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东莞每年定向招收一定数量的昭通应届初中毕业生到东莞市中职学校就读,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在东莞就业,打造莞昭人才协作新模式。3年多来,东莞投入专项职业教育资金总额2.98亿元,累计减免了昭通学生学费、住宿费4300万元。截至去年底,昭通到东莞就读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数达到5701人。

东莞还会同受援地坚决落实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在韶关、揭阳,扶贫干部为符合条件的7266名贫困户子女申请生活费补助,将23516名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贫困户60岁以上符合领取待遇的老人100%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在昭通,35.47万群众“搬出大山、城里安家”,实现由贫困山区到现代城镇、由传统农民到城镇市民的跨越。“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得到全面彻底解决,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在新疆、西藏、四川,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一个个拔地而起、人才队伍一年年发展壮大。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东莞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记者:林朝丰

原载于《东莞日报》2021年3月1日B01版


上一篇:【羊城晚报】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12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下一篇:【科技日报】东莞这家“新”研究院 练就一身“硬”本领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