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大潮起湾区创业正当时

深圳河的南北两岸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南岸,香港新界的郊外山野郁郁葱葱,几十年未有大的变化;北岸则喧闹多年,挖掘机的轰鸣声日夜不息,建设着日益繁华的天际线。一座新城的青春活力由此迸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南岸年轻人被吸引,一路向北。

00后王一尧2020年大学毕业后就跨过了罗湖桥,加入了深圳一家演示和动画视频创作创意平台。她的同事梁楚欣比她晚几个月入职,此前在香港工作了三年。对于选择深圳,她说:「这是个前景比较好的地方。」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的项目2019年刚在香港落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余广滔第二年就把公司搬到了深圳,「赶上国家政策风口了」,内地正在推行垃圾分类……

如同深圳河中一条洄游的鱼,他们正处于一股清晰的潮流中,由北向南,由南向北。2020年,仅深圳前海,这股潮流就携带着5164名香港籍人才而来。

余广滔的选择是出于梦想。硕士毕业后,他在香港租了一块田地开有机农场,他的想法是清晰的:创办一家社会型企业,为环保与健康贡献一点力量。

农场坚持了一年,最终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素关闭了,但这并没有击垮余广滔的梦想。2013年,受到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纪录片启发,用昆虫生物技术来处理有机废物的创新成为余广滔公司的核心技术。

有了技术后,如何产业化又成为摆在余广滔面前的难题。「深圳的产业链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再加上内地广阔的市场,所以北上深圳,很早就在我们的规划中。」

2020年9月,深圳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当年12月,余广滔就在深圳成立了库基生物(深圳)有限公司。

余广滔把公司地址选在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这里在香港创业青年圈子里很出名。「梦工场对我们港人的政策很聚焦,前海管理局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效率很高,上午注册下午便拿到了公章,这种效率在很多地方是没有的。」他说,自己很喜欢深圳,现在正在了解子女的入学政策,准备让太太和孩子也一起来深圳。

南岸的年轻人重新认识了深圳。

梁楚欣记得,2018年前如果想在深圳就业得办一张就业证,医保、公积金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无法衔接的地方,来到陌生的城市,她有诸多担忧。

后来,一切都变了。为便利香港居民北上就业,前海于2018年3月率先推行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可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随后不久,国务院宣布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

深港融合逐渐加深后,为吸引港澳青年来深,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礼包。

梁楚欣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在香港,她和父母挤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现在她自己租住着一间近30平方米的房间,因为政府的补贴,每月租金仅需要2000元。

余广滔多次提及「深圳速度」。此前,他应邀录了一个纪录片,向香港青年展现自己在内地创业的经历,「希望更多香港青年走出来,看看这边的环境」,他说,「勇敢走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这些年,梁楚欣感受到深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她说,现在,两地正在打造1小时生活圈,她期待着繁荣的未来,大家融合在一起,「港人和内地人不想有区别,我们本来就没有区别」。

(来源:中国青年报/张均斌林洁)

港澳医师在穗可拎包执业

粤港澳三地的人、财、物交流正日趋频密。近日,履新广州市卫健委主任一职不久的黄光烈透露,广州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时限由20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将港澳医师内地医师资格认定事项审批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黄光烈表示,一直以来,粤港澳三地之间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合作,特别是随着大湾区战略的推进,医疗合作更加富有深度和广度,相互间交流日益增多。广州既是其中的参与者,也是受益方。

广州作为中国第三大医疗中心城市,全国百强医院(复旦版)就拥有9家,许多专科不仅辐射华南,其对于整个大湾区乃至东南亚地区都有着极强的辐射作用。基于此,广州为港澳居民来穗就医提供了最大便利,并积极为港澳同胞以及大湾区民众提供与广州居民同等、同质的医疗服务。

一方面,广州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与国际接轨,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祈福医院等通过JCI认证,医疗服务已达到国际公认标准。同时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签约或建立联系,出具部分英文医疗文书,方便港澳人士后续诊疗及医疗费用报销等。并在医院设置专门的导诊台,配备懂外语和粤语的导诊人员,提供中英文双语指引标识等,港澳人士就诊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港澳投资者及医护人员来穗投资办医、行医交流不断增多。广州鼓励港澳投资者在广州以独资形式,或与内地合资、合作形式设立医疗机构,同时鼓励港澳医师来穗短期行医。目前,在广州由港澳举办的医疗机构有7家,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61间,在册港澳医师25人。去年一年,就有110名港澳人员在广州报名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中技能考试通过72人,笔试通过58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王道斌杨丽云黄海珊穗卫健宣)

散裂中子源助力湾区科创

距离香港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广东东莞,在一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里,坐落着中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也是举世瞩目的「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

2011年10月20日,总投资23亿元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在东莞奠基。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考察工作。2017年秋天,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2018年8月23日,经过十余年的筹备和六年半的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这项「国之重器」使得中国成为继英国、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脉冲型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且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

中国散裂中子源亦将成为广东省正在建设的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单元。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的成功建设为香港和澳门地区诸多学科的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主要领导先后访问了散裂中子源,讨论合作。香港城市大学与散裂中子源和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合作,建设多物理谱仪。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还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共建「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并于2020年1月15日正式揭牌,该实验室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科研平台。

2017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周边建设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构想。从世界范围来看,同步辐射光源和散裂中子源是两个具有互补作用的大科学装置,两者建设在一处,能够更好地满足物质结构、材料性质、生命科学等各方面科研需求,更好地开展世界前沿科技研究。已建成的散裂中子源和规划建设中的南方先进光源,将形成多种研究手段互补的大科学装置集群,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求是网/黎海华侯亚景)

大湾区将发挥9+2>11效应

中国正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些世界级城市群星罗棋布般雄踞在华夏大地,如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其中,北雄安、南大湾的「双子星」战略意味深长。

往北望,雄安新区从「纸上」落到「地上」,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目前,雄安新区已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朝南看,粤港澳大湾区从构想来到身边,一个对标日本东京湾区、美国三藩市湾区、纽约湾区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在成型。

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之处在于,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

粤港澳深度融合,又分工明确,各有特色。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珠三角九市,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一位长期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学者这样评价,从全球湾区的经验来看,湾区经济要经过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4个阶段,不断转型升级。而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相当于4个阶段在同一时期就发生了。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各方亮出成绩单: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巩固,人民币影响力提升;有序推进金融互联互通,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湾区城市优势互补,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港澳高校到湾区办学,三地教育合作掀起新热潮;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往来互通加强,对接共建优质生活圈……

南海边,珠江口,这个面向全世界的新晋世界级湾区,将沿着既定轨道,同向共进,发挥「9+2>11」的效应。

(来源:澎湃新闻/吴怡汤琪)

钟南山寄语湾青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2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香港、澳门青年能够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一个好的发展平台,更好发挥作用,发挥自己的特长。

钟南山说,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的国际化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广东与香港、澳门以及国际医学界密切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他说:「香港、澳门青年千万不要错过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来源:新华社/刘开雄徐弘毅)

世界级城市群

正在加速崛起

远眺珠江口,一碧万顷,伶仃洋面一片生机蓬勃。

珠江腹地,7000万人在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2019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两年过去,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经济总量超11万亿元的大湾区,蕴藏的潜力举世瞩目。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在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的带动下,粤东粤西粤北乃至泛珠三角腹地串珠成链,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超过11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生产总值的1/7。其中,广州GDP超2.5万亿元,深圳GDP为2.76万亿元。广州、深圳作为城市群中的「领头雁」,成为经济跨越发展的「双核引擎」。(来源:现代快报/ 陈彦琳)

从化助湾区打造

赛马产业经济圈

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坐落在广州从化的群山之中。赛马场投资20亿,面积超过香港马场,设有马圈、训练场、马医院、赛马道,可同时容纳六百余匹赛马,是内地唯一可赛马的专业马场。其中,马场内一条爬坡训练跑道1000余米,为亚洲最长。

香港赛马会目前共有1000多匹赛马,300多匹现役赛马在从化马场训练。「从化生态环境、空气和水质都非常优良,气温较香港低,是训练马匹最理想的地方。香港赛马会的骑师几乎都在这里训练过。」香港赛马会广州办事处主任刘巍介绍。

目前,中国马术协会速度赛马委员会已在从化成立。委员会将制定并优化中国速度赛马运动的发展规划,整合各地区赛马赛事资源,培育赛马赛事,推动大湾区打造「赛马产业经济圈」。

记者:叶志卫 罗实宜

原载于《香港商报》2021年4月21日

原文链接

上一篇:【广州日报】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全面参与松山湖科学城建设 共建11个重大项目及平台

下一篇:【东莞日报】加大民生帮扶力度 实现援藏持续发展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