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抗疫硬仗 打了16天
“亲爱的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7月5日)学校正式解封了!”从6月19日实行紧急封闭管理以来,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1.6万余名师生与新冠肺炎病毒正面较量了16天。
广东本轮疫情突如其来,多所高校迅速反应,织起了一张庞大的“疫情防控网”,多措并举、师生同心,有力地阻断病毒的继续传播,打赢了疫情防控硬仗。
疫情突袭
这轮疫情,来得突然。
5月21日,广州报告首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此后,深圳、佛山等地连续报告确诊病例。6月18日,东莞报告第1例确诊病例。
“那时感觉疫情离自己还很远。”广州新华学院2018级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林泳怡回忆,没想到6月19日凌晨,她和同学们从睡梦中被紧急叫醒,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来,该校一名学生被甄别为6月18日东莞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立刻封闭管理,全校师生在校隔离。
“那时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林泳怡说。
6月20日,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该校学生贾某某确诊新冠肺炎。学校正式封闭管理,启动疫情处置机制。6月21日,已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另一位学生井某也确诊为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轻型)。同日,新华学院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学校师生全员就地隔离。
6月下旬,本是高校最忙碌的节点,疫情面前,毕业生离校求职、学生期末考试、学校招生宣传统统按下“暂停键”,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我们学校也有密切接触者了?”广州新华学院抗疫牵动全社会的心。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6月22日发布紧急通知,一名学生曾于当月12日前往东莞麻涌,13日发生密切接触,14日返校,19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校立刻对全体师生进行行踪轨迹排查,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高校迅速织起了一张“疫情防控网”,正面阻隔新冠肺炎病毒。
学校不是“孤岛”
“这些天,每栋宿舍楼都有24小时值班的工作人员。我们被保护得很好,家人不用挂念。”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学生用手机拍下宿舍门前的“守护者”,感动了不少人。
防控疫情是一场不能懈怠的赛跑。
广州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说,6月19日紧急封闭管理时是周六,大多数教职员工都休息在家,人手严重不足。学校连夜动员身处广州和东莞两校区的教职工扑向抗疫一线。
“新华需要大家!”凌晨2点,收到群里的号召,32位老师马上报名参加“校外隔离点新华学子关爱团”。从6月23日开始,56名教师分6批奔赴校外隔离酒店,以最近距离陪伴学生,并成立了广州新华学院校外隔离点新华学子关爱团临时党支部。
不仅如此,广州新华学院成立“疫情处置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专班”,全面统筹16栋学生宿舍楼在隔离期间学生的服务和管控工作。学校的管理干部、院系辅导员、公安人员、心理专家、院系教师、医护人员、宿管等分三班轮值,每班10人,确保对隔离学生的24小时生命、健康和心理守护。
隔离期间,全校1.6万余名在校师生的日常三餐及生活物资配送压力巨大,广州新华学院发出紧急号召,716名教工党员、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志愿配送队伍迅速建立。
“感谢柏老师,一层层爬楼梯为我们送来物资!”在重点隔离区配餐小组中,信息科学学院64岁党员教师柏廷广坚持搬运物资的背影感动了师生。
“新华不是一座孤岛,我们也不是孤独的小船。隔离期间,我们感受到满满的关怀。”广州新华学院护理学院学生陈文敏说。
传递温暖信心
6月25日,《致新华学子的一封家书》刷爆了广州新华学院学子的朋友圈。由华南师范大学、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广东医科大学、广州新华学院心理咨询教师联合组建团队,开通24小时电话、微信服务热线。“华南师范大学调动了一批心理专家团队来到新华进行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团队内多名教工党员临危受命,保卫新华师生的心理健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范方教授说。
“当时同学们心态普遍焦虑紧张,心理咨询热线给大家找到了倾诉释放的出口。”广州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刘翔宇说。
不仅如此,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加油打气,师生也互帮互助传递温暖。
“广州新华学院,加油!”广州新华学院学生温宁桢隔离期间在网上发贴号召,短短半天时间里,就收到了来自大江南北多所高校100余名学子的素材,形成了为新华学院加油打气的微视频《平凡天使》。
7月3日,广州新华学院举办了一堂特殊的线上美育活动,校外隔离点的同学们“云端”相会,同唱校园歌曲《新华荣光》。
封闭管理期间,学生心理状态和生活调试十分重要。
6月19日以来,广州新华学院发布线上文娱晚会、室内体育锻炼、疫情下的心理危机干预线上讲座视频等线上教育教学资源52条,丰富了师生员工隔离期的学习生活;心理学、医学、艺术学等领域的专家、教师开设系列通识教育课程共计33门,学习达7093人次,引导学生在封闭管理期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连日来,实施封闭管理的高校陆续解封,师生用各种形式庆祝抗疫胜利。终于,广东高校打赢了疫情防控的硬仗。
记者:姚瑶 杜玮淦
原载于《南方日报》2021年7月6日A11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