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没有众多老师的辛苦付出,辛勤教导,就没有今天各行各业的优秀栋梁。在这收获成果又播种希望的美好季节,我们迎来了教师节。今天,我们要向每一位老师致以心底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今年,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开展了东莞市“最美教师”推选活动。经全市范围逐级推荐、专家初审、网络投票、现场评选、社会公示,王永等10位教师被评为东莞市“最美教师”。
专题
“坚守之美”——王永
王永是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文学与传媒学院英语教师。她坚守在讲台上,像指路灯一样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
这一份坚守贯穿了王永的教学生涯。王永把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先后用了10年时间构建起《英语读写译》课程教学体系;大胆尝试让英语学习走进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操练语言。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的情况下,她也从未耽误教学。
“善教之美”——刘心华
刘心华是东莞高级中学数学教师。怀着“成绩重要,成人更重要”的理念,刘心华像灯塔一样陪伴、指引学生成长。
从教31年,刘心华当了12年的班主任,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教育科研方面,刘心华既是领路人也是排头兵,主持省、市课题,发表论文、指导青年教师,积极发挥传帮带与示范引领作用。在教学上,刘心华锐意进取,创设生动课堂,多次荣获骨干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2013年以来辅导学生获省市数学竞赛评奖70余项。
“情怀之美”——刘向前
刘向前是东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从教30年,他如火炬一般点燃学生心中奋发上进的正能量。
“向前班”是班委会以他的名字“向前”二字命名。跟名字一样,刘向前引导着他的学生建立报效家国的理想信念,成为社会进步向上的“正能量”。刘向前不仅善于点亮学生理想,还注重凝聚团队力量为学校发展做贡献。他首创学校毽球队,坚持15年快乐运动;他致力于融洽同事关系,创建温暖和谐的“最美一中”大家庭。
“亲和之美”——向晖
向晖是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向晖,人如其名,她总是用太阳般的热情,温暖着身边的人。
从教25载,向晖始终保持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她是学生心中温暖的“向妈妈”,学生需要的时候,她放弃与丈夫团聚机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身边;各种节日带零食与学生分享……向晖总是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她还是同事心中亲切的“知心大姐”。同事有困难的时候,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奉献之美”——杨俊成
杨俊成是东莞市沙田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从教37年,杨俊成在讲台上依旧激情满怀。他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也是同行心中的好榜样。
2010年,杨俊成因病导致视力弱化,从此进入了半失明的状态,但只要一到课堂,他便活力十足,教学更是妙趣横生,深受学生欢迎。虽然身体欠佳,但他仍承担了两个班的教学任务。不仅如此,杨俊成虽年近花甲,但不甘落伍,积极钻研现代化教学的信息技术,一步一步攻克难关,上出了令人称道的教改课。
“担当之美”——陈春景
三年两度援疆支教,他是教育的传播者,文化润疆的践行者,也是民族团结的使者。陈春景是东莞市樟木头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三年两度援疆,至今还坚守在5000多公里外的第三师五十三团中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春景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主动开设教师专业成长系列讲座和示范课,与本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同时带动支教团老师进行线上教研。
“执着之美”——陈爱华
陈爱华是大朗镇黄草朗小学校长。从教22年,陈爱华把这份工作看成人生价值的追求。
28岁那年,陈爱华成为巷头小学的校长,一干就是14年。她的辛勤付出终有回报,巷头小学从一所普通的乡镇小学一跃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信息化品牌学校。2020年,陈爱华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到黄草朗小学任校长。她不惧困难,制定学校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确定新的品牌方向等。
“爱心之美”——钟雪松
钟雪松是东莞启智学校特殊教育教师。面对折翼的天使、失语的精灵,她26载执着地坚守特教初心,用爱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到宿舍整理内务,帮学生梳头发、剪指甲,周末到学生家中家访……钟雪松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坚守“为每一位残疾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初心,深爱着每一个特殊孩子。她用心启智,用爱浇灌,带出一大批优秀学生,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先进班级。
“筑梦之美”——谢志伟
谢志伟是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舞蹈教师。从教18年来,谢志伟潜心教学和创作,帮助孩子们实现了舞蹈梦。源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匠心,他先后创作了50余部原创作品,积极挖掘广东文化、东莞文化,展现中国独特的气韵和精神,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多项大奖。
谢志伟辅导了160余名学生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舞蹈学校等全国专业艺术学府。
“仁爱之美”——黎敏
黎敏是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服装专业课教师。从教13年,黎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教育初心。
2011年的冬天,黎敏偶遇海外友人的4岁女儿落入水中,他毫不犹豫跳入水中将落水者救起。此事不仅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反响,也在国际上产生颇高评价。黎敏曾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去到新疆图木舒克市职业技术学校,在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获得学生和老师的广泛认可。
记者:李直建、东教宣
原载于《广州日报》2021年9月10日DGA13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