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情况首次发布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水平高校与东莞市政府共同签署《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合作框架协议》;光大第三代半导体、腾讯云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现场签约……
2001年,东莞,“世界工厂”开启“二次创业”,松山湖自此诞生,成为东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探路先锋。
2021年12月9日,松山湖建园20周年“改革、创新、再出发”大会在东莞松山湖畔通湖礼廊举行,全面回顾总结了松山湖建园20年跨越式发展历程,持续掀起澎湃的创新浪潮。
改革、创新、再出发!去年7月被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松山湖,将以建园20周年为起点,迈向由“园”到“城”的根本性转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20年突出贡献人物、企事业单位受表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东莞正迈入“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松山湖也迎来了建园20周年,全面开启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新征程。
大会以专题片开场,全面总结回顾了松山湖过去20年科技引领、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不凡历程。
松山湖过去20年的成长壮大,离不开一大批优秀企事业单位和突出个人的支持带动。他们抢抓机遇、积极进取、敢闯敢试、勇立潮头,成为广大松山湖建设参与者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松山湖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连月来,通过自荐、推荐、单位审核、征求意见、活动领导小组审核、松山湖党工委审定、社会公示,共评选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等10位“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以及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公司、生益科技等20家“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企事业单位”。
20年来,松山湖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东莞科技创新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提供了关键承载。松山湖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着力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相继集聚,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取得扎实进展,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加快建设。
时至今日,松山湖已集聚超过500家国家高企、30家新型研发机构、14家国家级孵化器,超过50名院士、68名国家级人才、3万名高层次人才参与科学城建设,有力推动东莞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全国科创二十强中位列地级市第三。
20年来,松山湖坚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东莞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积累了宝贵经验。
松山湖以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为目标,加快构建以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的新兴产业体系,拥有生物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企业均超过300家,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近90%。
20年来,松山湖坚持走生态文明与创新驱动并行发展道路,为东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绿色样本。松山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天然环境优势,着力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区域绿化覆盖率超60%,建成226公里生态绿道,环境空气达标率达90.9%,松湖烟雨、月荷湖公园等特色景点星罗棋布,“碧水青山映蓝天”的诗情画意处处可见。
20年来,松山湖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为东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重要探索。松山湖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强力统筹功能区内“一园九镇”的发展规划等五大领域176项市级事权下放,推动功能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实现29个约350亿元项目签约,举办华为开发者大会、粤港澳院士峰会等盛大活动,城市影响力和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将启动建设
大科学装置是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手段,东莞谋划布局中国散裂中子源,为当下科学城建设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面向“十四五”,松山湖将努力汇聚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层次能级。
“十四五”期间,东莞将率先启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并新启动先进阿秒激光装置建设,进一步突出大科学装置集聚效应。
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冯稷分别对上述装置筹备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世界第4台散裂中子源,包含一条直线加速器、一个环形加速器、一个靶站及一期三台谱仪,作为国家已布局建设的5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项目关键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
自2018年建成投入运行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已经先后服务全球超过2600名用户,完成重要原创性课题超过600项,为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和轴承、深海潜水器、高铁轮轴系统等大型工程部件残余应力和服役性能检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是新能源锂电池与储氢材料以及半导体芯片等材料检测不可替代的研究平台。
陈和生表示,中国散裂中子源即将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未来谱仪数量将在目前基础上扩建到20台左右,打靶功率将从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设备实验能力进一步提升,满足国内外更多用户需求,为前沿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研究平台,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多贡献。
纵观国内外一流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聚建设是普遍规律。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将成为继散裂中子源之后,又一落户松山湖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的科学目标是建设国际最先进的,波段、性能以及应用终端覆盖最全的,以阿秒时间分辨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性超快电子动力学研究设施。
冯稷表示,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成后,能够同时从阿秒时间尺度和纳米空间尺度,全面揭示自然界存在的内壳层电子、价电子、自由电子等电子形态运动规律,以及与电子耦合的作用机理,实现对超快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和操控,为包括高温超导、量子计算、癌症治疗等多个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提供强劲助力。
“这必将极大地促进阿秒科学及先进激光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生物医药、能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原始创新和重大应用,支撑我国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冯稷介绍说。
一大批重大产业及高校合作项目签约
重大产业是松山湖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承载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大会期间,在东莞市主要领导见证下,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代表松山湖管委会与光大第三代半导体、腾讯云、吉诺卫疫苗研发与生产基地、国星宇航项目等一批面向未来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重量级产业项目进行签约。
这批项目总投资超246亿元,未来将助力松山湖进一步抓住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强化松山湖对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高水平高校是人才与创新资源的集中地,同时也是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产出地。松山湖科学城始终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广泛向国内外一流高校借智借力,推动松山湖加快发展建设。
大会期间,东莞与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6所高校代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签署《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合作框架协议》。
通过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松山湖将聚集新一批国内一流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结合松山湖科学城在大科学装置及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创新优势,在校地合作、产学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多层面深化协作。签约双方还将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发挥校地全面战略合作优势,进一步在东莞打造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助力东莞建成科技创新活跃、人才团队聚集的创新型城市。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
自今年4月全面启动建设以来,松山湖科学城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为总目标,努力建成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
围绕“四梁八柱”实施框架,松山湖科学城已初步形成一流大科学设施、一流企业、一流机构、一流大学、一流人才等“五个一流”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构建了从原始创新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
大会还以影片形式对松山湖科学城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展播介绍。
目前,松山湖科学城按照“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的空间格局,正加速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东莞理工国际学院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
其中,北部推进万象汇、月荷湖综合商业街区建设,打造北部产业服务中心;中部建设科技、艺术、生活高度融合的文化街区,布置音乐馆、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水秀剧场、复合书店、创意集市等公共文化设施,打造东莞市科学艺术中心;南部通过环湖碧道串联科学公园、悦榕庄、国际会议中心等重点项目,打造大湾区人才交流中心。
与此同时,松山湖全面提升人才安居保障水平,满足各层次人才住房需求,未来将实现三年5000套、五年10000套的供给目标;全方位推动教育设施建设,保障充足的学位供给,并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未来学校建设,鼓励创新办学模式,提供国际化基础教育服务;完善医疗体系,提升东华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北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谋划建设儿童(妇幼)医院,提供多层级、高水平医疗服务。
当前,一批重大城市配套项目已陆续启动建设,面向“十四五”,科学城将以高品质的城市配套环境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创的科学家园。
荣誉榜
松山湖20年
突出贡献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 陈和生
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 王恩哥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泽湘
华为公司监事 任树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朱荣远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张国军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校长 黎德文
玖龙环球(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茵
广东红珊瑚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中嶽
云鲸智能(东莞)有限公司CEO 张峻彬
松山湖20年
突出贡献企事业单位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华为公司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光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广东医科大学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玖龙环球(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宏川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
一胜百模具(东莞)有限公司
东莞市生物技术行业协会
南方电网广东东莞南区供电局松山湖供电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松山湖支行
记者:张华桥
原载于《东莞日报》2021年12月10日第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