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4月22日,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第一届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3高等学校力学教学研讨会在东莞松山湖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机械工业出版社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80余名专家学者在松山湖畔围绕信息技术、工程实践与新形势下力学教学的融合创新展开了深入研讨。

我校校长马宏伟致欢迎辞,并以《力学通识教育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为题作主题报告,分享jn江南体育在力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思路和举措经验。

开幕式上,马宏伟向参会人员介绍了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的基本情况和学校力学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成果。马宏伟表示,力学作为基础学科,几乎与所有工科专业交叉,直接解决工科专业发展和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难题,在支撑现代工业、高新技术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通过这次学术交流的碰撞,我校力学相关学科方向的师生能够吸收各位领导以及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开拓学术新视野,把握领域新动态,促进我校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建设。

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协会理事长王守法表示,力学是很多新工科专业的基础与支撑,没有扎实的力学训练无法培养出可靠的工程人才。他强调,新工科教育变革具有前瞻性意义,要培养具有国家情怀、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现场成立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第一届力学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李俊峰教授被聘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07名专家学者被聘为委员会委员。李俊峰表示,面对新挑战,力学应当起带头作用,主动积极作为,让古老而成熟的力学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动力,让力学引领科技改变新时代。

研讨会上,来自西南交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四川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的7位专家进行了主题演讲,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力学教育特色和创新实践。

报告环节结束后,第一届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们围绕报告内容开展了热烈讨论,并对当前力学教育教学科研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俊峰提出,力学类人才培养要扎实、务实,学校要重视力学类教学科研建设,给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同学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力学相关专业需要加强宣传与招生,加强学生们对于力学领域的了解,吸引更多人才报考。

马宏伟建议,大力开展力学科普宣传,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编制相关读物,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通俗化宣传,从根本上打破力学难、力学无用论等偏见。

我校张伟伟教授从学校教学实践出发,建议通过力学课程体系优化、力学通识教育的建设,推动力学思维融入实验与日常教学中,切实提高同学们对力学的兴趣。

精彩现场

西南交通大学沈火明:基础力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智慧数字的创新实践

沈火明聚焦西南交通大学力学数字化智慧教学范式,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在优化基础力学课程知识体系、提升课程队伍教研水平等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举措和成效。建成了“全要素、全链条”的基础力学课程群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了“全开放、强互动”的工科基础课程群智慧教学平台;构建了“多元化、广覆盖”的基础力学课程智慧教学范式,开发了系列“层次递进、综合提升”创新型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肖晓春:新时代工程力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对策

“依托矿能资源的独特环境,弘扬我校特色太阳石精神,发展具有特色的工科教育。”肖晓春介绍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工程力学教育所开展的相关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三全育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特色课程体系。该校将以“新工科专业”与“工科新要求”为着力点,通过科研平台、研究领域、导师团队、生源共享、知识融合的交叉,“五维并举”推动工程力学教育模式改革,持续凸显学校工程力学教育重基础、强应用、高素养的培养特色。

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马宏伟:力学通识教育与卓越工程师培养

马宏伟从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谈起,阐释了新时期工程问题,并从“知识”“能力”“价值观”“思维”四个维度对工程教育培养的核心进行深入分析。马宏伟还结合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工程师教育案例、力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地位、学校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介绍了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工程教育“六强化六着力”的路径探索,并从课程体系、教材、工程素质教育、质量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他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力学通识教育的思考。马宏伟表示,希望以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各高校重视力学,将力学思维、工程素质教育注入力学专业教育。

四川大学 蒋文涛:力学+软件工程”交叉人才培养与能力体系构建

蒋文涛表示,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当前“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要做到“厚基础、懂交叉、善创新”,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他介绍了四川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情况,并提出要通过大小规模调研、核心指标确认、对比分析等几个步骤来构建能力体系。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 左建平:矿山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及虚拟实验教学建设

左建平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概况,并重点讲解了中国矿业大学的“巷道开挖及支护工程力学分析虚拟仿真实验”。该虚拟仿真实验采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还原了大型煤矿的工业广场和井下巷道真实环境,构建了巷道开挖与支护力学虚拟实验平台,有力加强了学生对于工程力学相关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昆明理工大学 许蔚:基于专业综合评价的“工程力学”专业改革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利用 “智慧教学工具”的教学数据,采集在线与移动学习环境中的全学习周期数据,获取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数据,开展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行为表现进行动态画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针对性教学。此外还通过强化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并大力推进课程质量档次评定,有效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主动性、热情、时间的有效提升。

清华大学 李俊峰:理工衔接,培养可堪大任创新人才

李俊峰以清华大学行健书院为例,介绍了清华大学书院制探索情况以及本科书院建设情况。行健书院具有“双聚焦、新范式、长链条”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养体系。行健书院对学生开展进阶式科研导引,注重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在长远科目上的兴趣,推广第一、第二课堂融合的学习模式。学院还全面实行导师制,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提高师生比,拉近学生与导师间的距离,引导师生共建书院。

(撰文:张易、杨倩晴、谭玮雯;一审:范晖帆;二审:廖文波 三审:叶妙娴)

上一篇:JN江南·体育官网入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

下一篇:下好“先手棋” 学校各二级党组织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关闭

XML 地图